李中易雖然不懂古代的作戰模式,可他卻曉得,弓箭兵是個高技術活。沒有長年累月的訓練,射出去的箭,根本不可能有準頭和殺傷力。

經過郭懷等人的點算後,弓箭兵一共有一千一百人五十人,絕大部分都是周邊數縣徵發來的山間獵人。

李中易點點頭,心想,這批人平時都見過血,雖然是野獸的,那也是血。

只要經過訓練,讓他們進攻可能還不行,但是躲在城牆後邊放暗箭,應該問題不大吧?

剩下的一千兩百多人,李中易想了又想,覺得還是把他們變成槍盾兵算了,用於掩護弓箭兵的射擊。

只不過,李中易出於多件武器,就多個保命手段的實用性考慮,決定給全體鄉兵,每人都配備一把腰刀。

琢磨完了武器之後,李中易猛然發覺,他根本沒有那麼多軍官來指揮這些團結鄉兵。

剛才問過幾個鄉兵頭領,對於怎麼作戰,怎麼列隊,怎麼衝鋒,一個個都是一問三不知。

腫麼辦?

李中易的視線,不經意地掠過郭懷的身上,這小子是個副都頭,相當於後世的副連長,他應該懂一些行軍佈陣的東東吧?

“郭懷,你覺得這些人可以上戰場麼?”李中易有心試探一下郭懷的肚子裡有沒有乾貨。

“回李公,這些人不僅上不得戰場,就算是守城,恐怕也很困難。”郭懷撇著嘴,把這些團結鄉兵貶得一文不值。

“哦,為何?”李中易有些好奇地問郭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郭懷解釋說:“李公,我們這些戰兵,都是經過好些年的訓練,鳴鼓而進,聞金收兵,令行禁止。這些鄉兵,即使幫著守城,也很可能因為害怕而逃跑。要知道,在戰時,一人逃跑,很可能牽連很多人。與其讓他們這些膽小鬼上城去禍亂軍心,不如不要他們。”說得非常直白。

李中易摸著下巴,心想,說來說去,其實還是兩件事,一是足夠的訓練,一是嚴厲的軍紀。

大戰在即,李中易也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也從沒指望把這些鄉兵一下子就訓練成精銳戰士。

不過,萬一張永德或是趙匡胤帶兵來偷襲河池城,這多一個人,不就等於是多一份守城的力量和希望麼?

可問題是,怎麼才能夠把這些渣兵,真正的派上用場呢?

李中易這個古代軍事菜鳥,連連嘆息,早知道有今天,當初怎麼就不多研究一些古代作戰模式呢?

在行軍來河池的路上,李中易也注意過,大軍之間的聯絡方法。

別的軍隊李中易不太清楚,孟仁毅的金吾衛裡,僅僅指揮大軍行動的軍旗,就有不下幾十種之多。

至於,金鼓和號角,或長或短,或高或低,都代表著各種不同的含義,簡直太複雜了。

別的不說,僅僅教會這些鄉民,辨識清楚指揮的旗號,就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問題。

就在犯愁的時候,李中易忽然聽見一陣整齊的鼓點,他腦子裡立時靈光一閃。

拿破崙的時代,雖然有槍有炮,但是,法國的精銳步兵進攻的時候,依然需要排成整齊的佇列,踩著鼓點層層推進,而不是亂七八糟的一擁而上。

李中易馬上聯想到,反正只是守城戰,只要把軍鼓做得輕便化,並且儘量簡化鼓點的指揮含義,應該會起一些作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