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這次“請客事件”,我們整一個宿舍,外加上楊楊,也是就都認識格格了,他們六個人呢,對格格也都是那大加特加贊賞的、一陣接一陣的誇,這個也就甭提了,而且,他們一個個,也是都慫恿著我的,讓我趕緊拋開過去、面向未來,還一邊在那放著那首《不再猶豫》的,“鼓勵”著我讓我趕緊去追格格,說是這麼好的姑娘,如果讓別人給追走了,就可惜了。

為了幫我出謀劃策,宋當晚也是都沒捨得去上自習,而他們其他幾個人,這天晚上也是都沒捨得玩電腦和玩手機啥的,於那晚上九點鐘的時候,也是就早早的熄燈、然後夜談起來了,別宿舍不知道的,還都以為我們宿舍又出去嗨了或是又關上燈、營造氣氛著的、看恐怖片了呢。

小弟當時,“神神叨叨”的,也是還特意給我算了那麼一卦,說是得了個“鹹卦”,還說這個“鹹卦”,代表的是那“兩性,交感之象,往來,無阻之意”,具體就是指那“少男少女情竇初開,彼此感應,感情伊始,心心相印有感而發”什麼的。

再後呢,他們對於怎麼個追格格法,這也是就激烈的展開討論了,當時他們五人,主要也是分為那麼兩派,一個是以阿木為首、孟嘗為骨幹的激進派,他倆的主張就是,趁熱打鐵,快快出手,趁早把格格給拿下,阿木更是以他追楊楊時,天天給楊楊佔座、送零食、打熱水、獻殷勤等事例為論據,大肆的渲染論證了一番;而以楚辭、小弟、宋為成員的,則是另外一個溫和派,他們三個呢,則是主張溫火慢燉,順其自然,順著感情、自由放任的那麼發展。由於,在大一下學期的時候,跟瑤瑤那會,我聽了阿木也是不少“一面之詞”的,但最後那結果吧,卻是有點不怎盡人意的,所以,此時我那心裡,多多少少的,對阿木的“意見”、“方針”也是就有點的偏見了,反而,卻是比較偏向於楚辭那一方的主意了。

他們兩派,雖是在那“快追”和“慢燉”上産生了分歧,他們那觀點卻是蠻統一的,就是,讓我以後多去參加吃貨協會的活動,然後多去跟格格交流交流什麼的,然後增進瞭解。

之後,又過了那麼一來個星期,也就進入到十一月份了,秋雨淅淅瀝瀝、一場一場下著的,天,這也是就慢慢的涼下來了,我們學校路兩邊那一排一排的法國梧桐,也是漸漸的都變黃了,黃葉飄飄,時不時落下那麼幾片的,畫面也是特別的美,而我們學校凱旋門前那一株大銀杏呢,同樣也是已經變黃了,滿樹的銀杏黃葉,隨風那麼輕輕而搖的,也是格外的美,平日裡我們在經過那株大銀杏樹時,時常也是會看到那麼三三兩兩、兩兩三三的小姑娘們,在那樹底下撿銀杏落葉、說是拿回去做標本什麼的。

而,在進入到十一月份的第一個周天,格格組織著的,也是又辦起活動裡了,而這次呢,是那麼個戶外的活動,帶我們去學校附近的朱家峪玩。

朱家峪,如果只說這三個字、只說這個名字的話,大家可能是比較的陌生,但,如果要說起那部電視劇《闖關東》來,我們大家應該也就比較的熟悉了吧,《闖關東》這部電視劇呢,就是在朱家峪取的景,而且這部電視劇裡的主人公朱開山,老家便也就是朱家峪的。

當天早上,我們吃完早飯,在那八點左右的時候呢,也是就到學校北門去集合了,用了那麼十來分鐘,集合完畢之後,坐上大巴車,又花了大約二十分鐘,便也是就到達目的地了,再後,格格又去取了票,帶著我們進了那麼一個像是那種長城瞭望臺形狀的石門,這便也是就進到村子裡去了。

我們一進到村子的時候呢,村口就有那麼好些上了年紀的大媽,或坐或站著的,在那問我們說,“需要導遊嗎同學?”“同學,需要講解嗎?”“十塊錢,十塊錢一位。”從我們那隊伍之前,一直問到最後,由於當時,格格是在那最前面給小學弟小學妹們帶隊,而我和孟嘗慢吞吞的,是跟在最後,所以,那些大媽們問到那最後時,也是就問到我和孟嘗了,“同學,需要導遊嗎,十塊錢一位。”“同學,講解一下吧,更好的瞭解下村子的歷史。”“啊,同學同學,要不給你們兩個便宜便宜,你倆人總共收十塊。”

我這麼一聽的時候,不由自主的呢,把頭也是那麼給一歪的,便也是就朝問我們的這個大媽看過去了,這麼一看的吧,但見這個大媽頭上是包了條那種黃色的頭巾,面板發著黑,嘴唇發著白的,長相甚是憨厚,兩片臉呢,微微也是發著紅的,或許,是那天太冷了,給凍紅的吧。我這麼一看,心突然一軟的,張口便也是就答應道了,“好吧,好,好…”

可,我這也還沒說完的,孟嘗跟著便也是就說了,“阿姨,我們不是兩個人,我們是一群人來的啊。”

“啊?”那個大媽這麼一聽,微那麼一愣的,隨即便也是就往前那麼又一看,再後呢,這也是就說道了,“行,那我就給你們都講講,給你們指指路、說說從哪逛,你們呢,也少走些冤枉路。”說完之後,憨厚的也是就又笑了。

於是呢,就這樣的,格格在前帶著小學弟小學妹,大媽帶著我和孟嘗的,便也是就逛起來了,而那個導遊大媽呢,也是那麼一個景點、一個景點的,給我們講起來了,說是我們剛進的那個門,叫做禮門,不遠處小山坡上那段像長城似的石牆,是村民以前為了防禦撚軍前來打劫而修建的防禦工事,我們一到村、走著的那條石路呢,叫做雙軌古道,又稱“義路”,最早是在明朝時修建的,之後,又帶著我們穿過了文昌閣,往南去了。這麼一邊走著時,我抬眼呢,也是那麼由近及遠、又由遠及近的看起來,欣賞起村裡的風景來了,但見古村之中,石屋座座,小徑曲折,遠有青山,近有葉落,好是那一幅山村秋色的畫卷,靜中有美,美裡含靜的,真也是說不出的迷人。

我們在那逛著的時候,格格偶而的呢,也是會帶著小學弟小學妹們停歇下來,吃點菜煎餅啊、豆腐丸子啊之類的小吃什麼的,而格格在那吃小吃的時候,小嘴總也是那麼一嘟一嘟的,特別特別的可愛,所以我忍不住的,也總是端起相機,在那偷拍她什麼的,前前後後的,偷拍了快要一百張的照片吧。

而,那個給我們做導遊的大媽,當時特別熱情的,也是還帶著我和孟嘗去她姐姐家的小攤前,吃了那麼兩塊現攤的、熱乎乎的小煎餅,而且吧,導遊大媽還跟她姐姐說了下的,給我和孟嘗便宜了一下。

我們吃了那麼一陣之後,這也是就繼續向前的、往南去了,先是又去了那麼一個叫做是“朱氏家祠”的地方,之後又看了看那個“朱氏北樓”,再之後,便也就到“進士故居”了。我們進“進士故居”之前呢,那個導遊大媽站在門前,也是就給我們介紹起來了,說是那個進士故居,是一個叫做是“朱逢寅”的家,這個朱逢寅呢,自幼聰慧好學,屢試皆第,光緒年間被皇帝欽命為了“明經進士”,之後呢,又講了講朱逢寅的學生弟子。

而,講完這些之後呢,導遊大媽指著大門之上的那些木雕著,也是就給我們又講起我國那傳統的“木雕文化”來了,說是上面那個“蝙蝠”,是喻指著“封官”,“知了”呢,代表著“知天了地”,“壽桃”喻“長壽”,“葫蘆”喻指“福祿”什麼的,我這麼聽著聽著的,在那心底這也是不由自主的,那麼感嘆起來了,哎呀,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真是太博大精深了,而且,我頓時的,也是就覺這十塊錢的導遊費,真是花值了,漲花太值了,跟著導遊大媽漲知識了。

大媽給我們講完之後,我們一個個踏進門的、也就去內逛了,當時故居裡面呢,恰巧還有那麼一個劇組,正在那拍戲,滿院子裡,也盡都是那長得特別可愛、生得特別漂亮的小朋友們,而那些小朋友們呢,當時一個個也是都穿著那好看的漢服,在那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著臺詞,那模樣,看著也是都還挺認真的,很有現在那種“小戲骨”的感覺。

我們社團裡有個小姑娘,當時因為好奇,跟那個劇組裡的一個編劇還攀談上了,那個編導呢,也是就告訴我們說了,說他們是山東電視臺的,在拍一個教育類的欄目,還說我們到時候要是有時間的話,可以在電視上看。

由於,我特別喜歡的小朋友,再加那些拍“戲”的小朋友們,一個個都太可愛、太討人喜了,所以,頓時之間的,我這也是就不想走了,然後在那端起相機的,拍起來了,直到後來,直到吃貨協會的那些小學弟小學妹喊著要走、要去看下一個景點了,我這也才戀戀不捨、滿心不忍的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