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邊的城外我去得多了,南邊確實是第一次來。我們譙縣南窮北貴,城內最北邊住的是有身份有家業的大族在朝中多有爵位。中間住的是當地的地主豪強,家中多有良田美宅,南邊屬於商業區依次住著富賈鉅商再到手工業者。至於這南邊城外嘛,聽父輩們說多是佃農漁夫之流,據說日子苦得很,大都沒有見過,也不知真假。

出城後隨著大道走一直前行,見兩側田畝齊整被厚雪覆蓋下形成一眼無邊的井字格,就和我下棋的棋盤一樣。這樣的瑞雪,看來明年是個豐收的好年景。我頗生感慨,這天下這麼多土地,老百姓竟然說是吃不飽飯,被逼的要造反。這國是怎麼當的,要是我來治理,一定安居樂業,井井有條。

我們沿著官道行約四五里路便來到一處村落,這村落依河而建,頗成規模。然則破敗不堪,雖在大雪之後,屋頂被雪覆蓋顯得較為潔淨,可那倒塌半邊的院牆沒有糊紙的窗戶和開裂的土牆,已然和這極美的雪景格格不入。再加上河邊的溼氣寒風,倍感荒涼。

這時小惇子說道:“阿瞞,我們到了。”

我望了一圈即好氣又納悶道:“得,帶我到這種地方,興致全無了。這些房子看起來都沒人住了。怎麼也不拆掉。阻了我欣賞河景了。”

小惇子道:“怎麼會沒人住呢。阿瞞,你生在富貴之家,哪知道民間疾苦,這樣的房子已經算是好的,雖然漏風也不過是冷些。但好歹頂子是好的。我以前住過更差的。”

我奇道:“不是開玩笑吧?咱夏侯家累代的貴族,大漢開國勳臣夏侯嬰的後代,哪輩子受過這罪?小惇子莫要唬我。”

小惇子冷笑道:“我真沒有唬你,這事以後再說。這會村中人怕是都去捕魚了,要晚些才回來。我帶你去一處地方,這村子東邊有個山神廟,我們去那邊。”

我奇怪道:“這麼破的地方還有廟?”

小惇子道:“對啊,越窮的人越愛把命運寄託給鬼神。要麼求平安,要麼修來世。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世間的一切都得靠自己的。”

我不解道:“你既這樣說,心裡自然十分清楚。怎麼還帶我去拜廟?何況城中不到處是廟嗎,也不見你拜。”

小惇子道:“我當然不是拜廟來的。你有所不知,我九歲前是住在這裡的,這邊有一些我小時候的朋友。我現下雖衣食無憂,可他們卻時常捱餓,我是帶了東西來看他們的。這個時候他們大都會在那裡玩耍。”

小惇子的話當時讓我摸不著頭腦,他以前怎麼會住在這裡,這邊怎麼會有他的朋友。後來我才知道,小惇子的母親本是這邊的漁家女,他的父親和母親相愛卻被家族所不容,其時小惇子母親已然有孕卻仍不得進夏侯家的門,小惇子的父親被逼著娶了門當戶對的官家小姐。後來小惇子父親在抗擊匈奴中戰死,那官家小姐也有了夏侯家的子嗣。小惇子的祖父更是對小惇子母子不聞不問。

小惇子和母親在這個漁村生活到九歲那年,夏侯家承認的孩子卻得了惡疾死了。這時小惇子的祖父才想起了小惇子,於是想著把小惇子接回去作為長孫。小惇子的母親本是不同意的,但為了小惇子未來前程依然忍辱負重的答應了。不過這都是後話,我當時並不知曉,也沒有多問,只是跟著他便朝東邊的山神廟走去。

小惇子說的一點沒錯,果然是越窮的人越信鬼神。眼前這座山神廟確實是這個村落最氣派的建築了。磚石的地基,雕花的窗戶,高高翹起的屋簷,青色的魚鱗瓦。門前還有阻隔人群的柵欄和石頭鋪成的諾大廣場,五六個小孩在上門奔跑嘻嘻,孩子們衣著汙濁單薄,大多數一邊跑著一邊用凍得腫破流膿的手擦著鼻涕,可眼中卻顯得無比歡樂。那個最為瘦小的孩子先發現了我們,先是一驚,又是一喜大聲喊道:“惇哥!是惇哥!”

其他的小孩頭一股腦轉過來,面露歡喜之色,一起朝我們這邊奔來。這時小惇子也漏出了罕有的笑容,似乎這群人親過自己的宗族兄弟。這些孩子似乎和小惇子極為相熟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一群人圍坐小惇子一圈。小惇子取下包袱開啟後有一大一小兩個紙包,這小的顯然是留給他人,這大的一包小惇子當場開啟,原來是用油紙封好的滿滿的的炊餅和滷肉。其中一個黑瘦的小子沒忍住口水都流出來了。這本是帶給眾人的,眾人哪還客氣,對我也不加理會的大口朵頤起來。我從未見過有人這麼吃飯的,拳頭大的炊餅三口吃完,像是餓了數天的餓狼一般。他們一邊吃著,小惇子一邊說道:“我給你們介紹下,這位是我的好友曹阿瞞,是個很了不起的傢伙。”

這時,這群孩子中有人大口嚼著肉一邊含混不清的道:“比惇哥還了不起嗎?不信。對了,你名字叫阿瞞,這名字倒像個女娃娃,你卻長得這般矮小丑陋,真有趣。”這孩子看著比我和小惇子小著三四歲的樣子,雖因長期缺乏營養,眼窩和臉頰深陷,但身材卻極高大,比我竟高出半頭。顯然其天生骨骼極佳,若生在富貴人家,定是練武的材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小惇子尷尬一下道:“虎頭,別那麼沒禮數,叫阿瞞哥。”

我略有些生氣,但卻裝出一副大戶人家但教養來道:“小孩子嘛,口無遮攔,我怎會與他較真。”

叫虎頭的孩子微怒道:“誰是小孩子,少瞧不起人。要不咱倆比比力氣,誰輸了誰才是小孩子。”

小惇子知道虎頭憨厚耿直,連忙圓場道:“得得,我們都是小孩子,就你是大人。”虎頭這才面露喜色,接著吃喝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