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沒有去注意伴樂,也不擔憂臺下聽者是否滿意。(第1/4頁)
章節報錯
只想唱出一個在城樓上觀山景的諸葛亮。
便任意地唱下去了。
這一折《空城計》早就唱過了千遍萬遍,詞曲爛熟於心,信手拈來,此時心中無牽無掛,放開了一切束縛,分外瀟灑,整段行雲流水,傾瀉而出,聽者皆十分投入。
“諸葛亮無有別的敬
早預備下羊羔美酒犒賞你的三軍。
既到此就該把城進,
為什麼猶疑不定、進退兩難,
為的是何情?”
這一句唱完,嗓子愈發啞了。
得與失,皆勘破。
諸葛亮在城樓上淡然撫琴,邀請司馬懿進去。
然而,面對如此坦然友善的諸葛亮,司馬懿卻猶豫了。
若是陷阱,便損兵折將。
是否進城?
聽者們便也猶豫起來了。
真面臨這個情況,手下是幾十萬大軍的性命,城樓上是對方足智多謀的軍師好言好語相邀請,敢進城嗎?
連邊上的劊子手都悄悄搓了搓手指,要是他,也不敢拿將士們的命、自己的官位去拼啊……
贏則生,敗則死,並不是在說兩個人的命運。
身後還有無數人的命運交相依附。
“左右琴童人兩個,
我是又無有埋伏、又無有兵。
你不要胡思亂想心不定,
來、來、來,
請上城來聽我撫琴。”
常青唱的時候帶著笑意,似乎在打趣那位帶著大軍的司馬將軍,談笑間挖了一個巨大的陷阱,邀請對方踩進來。
即使他跪在菜市口,身形狼狽,也像羽扇綸巾談笑自若的謙謙君子,讓人心中猛然一痛。
諸葛亮再次邀請司馬懿,這一回,司馬懿卻是真的定了心,完全不相信諸葛村夫的話,拔了大旗就撤軍。
天上不會掉餡餅,諸葛村夫豈會掃榻相迎?
大軍對空城。
諸葛亮一折空城計,大軍敗退。
常青唱完,菜市口周圍的人齊齊愣了一下,再大聲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