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安頓住宿之後,緊接著就是新生軍訓,班級儀式等。

很快,也就進入了正式的校園生活。

對於科大的本科生來說,學校培養的目標就是為了拓展有國際視野的未來科技領軍人才。

本來招生計劃就放在本科的第一批次,而且均為理工類專業。

在起初兩年的學業安排都是基本的理論基礎知識,比如,數學、力學、天文學、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物理學、化學等等。

只是到了大三開始,各個專業才開始趨於各自的領域。

至於航天工程是一個研究航天有關的專業,培養的目標當然是具有較好的數學、力學基礎知識和飛行器工程基本理論及飛行器總體結構設計與強度分析、實驗能力,能從事飛行器設計及執照的高階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

不要以為高三的課業比較繁重,其實上了大學,對於這個專業的學生來說,並不輕鬆。

選擇了這樣的專業,雖然有些是因為專業調劑誤打誤撞才被分來的,但事實上,並不乏像柯念這樣對航天科技充滿熱愛及追求的人。

畢竟對於如今的世界來說,人類致力於宇宙的探索,投入了太多心力,這終將是帶動未來科技的一種趨勢。

高分學霸的功課研習或許是枯燥乏味的,但是,國科大是一個直接隸屬於中國科學院的院校,擁有的國家級資源非常豐富。

就比如,天文學院就是由國家天文臺承辦的,擁有國內外知名的天文學家、空間科學家。

比如佟立森,就是其中一員。

而且國家天文臺擁有開放執行的郭守敬望遠鏡,500米口徑的球面射電望遠鏡,

以及,我國幾乎全部的天文觀測裝置,技術發展平臺,為相關專業的學生專業興趣,前期科研能力提供高起點的平臺。

入學僅一個多月的時間,學校為了開展學生的興趣力能力,舉辦一場課外的拓展活動。

因而,航天工程專業的學生有機會參加研究所舉辦的一次天文學實驗室的基礎實踐培訓,由佟教授指導。

在高中時期,柯念就能自己研製電子火箭,而今,有機會將課堂上學習的知識投以應用。

這是一個多麼難得的機會呀,帶著滿懷期待的心情,彷彿,她離航天技術又更近了一步。

研究所一般都不在校區,大家需要一起乘坐大巴前去。

對於佟博來說,來佟教授的實驗室那是家常便飯的事,在入學的這兩個月,他與柯念走得也比較近,一路上,都對她關照有加。

當然,就連一整日的課程學習,他都細心的與柯念交流討論。

航天主要的目的是探索、開發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的天體,包括環繞地球的執行、飛往月球或其他行星的航行。

因而,研究天文學是為了航天技術的開發奠定基礎。

天文實驗室內,佟教授就他所研究的脈衝星,向大家講述。

並結合觀測儀器、太空望眼鏡等裝置,分析脈衝星如何的被發現,它的特點,作用,以及對人類探索太空使到怎樣的突破。

理論知識或許都比較無味,但是結合觀測儀器,讓大家親面,真正感受它的咫尺之遙時候,都饒有興致的對科技提高了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