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再試試
章節報錯
? 秋劍想了好幾天,這幾天他夜不能寐,最後他做出了一個決定,他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他一定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在下一次許悠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他能幫的上忙,而不是滿心茫然。
秋劍在大門口等了一天,終於等到了滿臉都是傻笑的許泰下衙了。
許泰見到秋劍的時候一時沒想起這個半大的孩子究竟是誰,之後秋劍自我介紹後許泰才想起來這人就是許悠然帶回來的那個男孩,為了他許悠然還把趙秀才給弄糞坑裡去了。
許泰最討厭的職業就是先生,想到趙秀才的事情,許泰的心情更好了許多,於是十分和藹可親的對秋劍問道“怎麼了啊?你來找我是有人欺負你嗎?要是有就告訴我,我給你做主。”
秋劍今天來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氣的,本來他已經做好了有可能會被許泰打死的準備了,但是見現在許泰如此的和藹,心中到是沒那麼害怕了。
秋劍咬了咬牙,撲通一聲就給許泰跪下了,口中說道“老爺,小人想從軍。”
“從軍?”許泰一愣,隨即不解的問道“你為什麼要從軍啊?可是有什麼為難之處啊,軍裡可不是那麼好待的地兒,然兒又喜歡你,以後她當個長隨,等你年紀大了我自然是會給你某一個好出路的,何必去受那樣的苦!”
許泰今天心情好,因此這話算是掏心窩子的話了,雖然軍戶是良籍,但是有句話叫宰相門房七品官,能給大戶人家當下人的那日子過的都相當不錯了。雖說許泰身在邊關,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許泰不可能一直在榕城窩著,回京城那是早晚的事,要知道國公府的奴才出去了,就算是小官都要禮讓三分的,更何況是國公府嫡長孫的長隨,這可是打破腦袋的差事。而參軍雖然聽起來好聽,但是過的日子可是苦到家裡,而且隨時可能死在戰場上,因此才有那樣一句話:一將功成萬骨枯。
秋劍也知道這些,他恭恭敬敬的磕了一個頭說道“老爺,小人自然是知道這些,但小人是小少爺給救回來的,小人一直想報答小少爺和老爺一家的恩德,只是小人也沒什麼能耐,若是平常的活計,這府裡上上下下有的是人來做,用不著小人。小人能想到的只有這一個辦法,若是小人在軍中能混出來一些,以後定然是肝腦塗地聽小少爺的吩咐,也算是能盡一份心力,若是混不出來或者死在戰場上,那也是小人的命,只能把這份恩德留待來世再報了。”
秋劍這一番話說的許泰更是驚了,要知道他從小到大見多了那恩將仇報,見利忘義的人了,如秋劍這樣的人還是少見。
許泰認真去分辨秋劍的表情,只見那其中不夾渣半點虛假,滿滿都是真誠,許泰見此便知道這孩子說的都是真心話了。
既然秋劍要從軍,那許泰也樂見其成,雖然不指望秋劍真有什麼本事報答,但是許泰還挺喜歡這孩子的,到是願意成全他。
有了許泰做保,秋劍很快便被送進了軍營,因為秋劍是許泰送來的,因此秋劍並沒有像其他新人那樣受欺負,上官對他也算不錯。
秋劍這種事情在許泰看來只是轉眼既忘的小事情,而現在最重要的則是許悠然弄回來的那一箱子霹靂彈。這東西在這個年代也算的上是高科技的武器了,許泰自然不敢留下來,而且這東西的來歷太古怪了,必須上報給上頭才行。
霹靂彈被交了上去,而漠北虎則是在被抓的第二天就莫名的死在了監獄裡。
隨著漠北虎的死,這件事情便更加的撲朔迷離了起來,此事即便是兵部也不敢隱瞞,直接上達天聽,報到了皇帝那裡。
皇帝本來就很重視此事,再一翻閱密報,隨即便發現了許悠然的名字,寫密報的人可能是和許家有些交情,密報寫的洋洋灑灑,極盡吹捧之能事。
皇帝看了這封密報直嘬牙花子,許悠然這名字他自然是十分熟的,這小子勾搭自家小公主的事情他還記得著呢!本來他以為只要把許悠然弄走了芷月慢慢的就忘了,誰知道這次這小丫頭是鐵了心了,三天兩頭的就要去找許悠然,直把他鬧的一個頭兩個大。
許悠然考上童生的時候皇帝便已經知道了,他也看過許悠然的那份考卷,文章寫的極好,即便是皇帝也是拍案叫絕,這種文章別說是考童生了,就是靠進士也是夠了的。
如今許悠然又展現了在軍事上的才華,原本皇帝堅決要隔離他和芷月的心也動搖了。
正如皇後所言,女兒再好,長大了也是要嫁人的,與其到時候隨便找一個,到不如從小培養,這樣感情深,而且知根知底,最重要的是芷月也喜歡,何樂而不為呢!
皇帝的手在桌子上輕輕的敲了起來,最後決定,還是要考察一下看看,不少孩子少年的時候聰明無比,五六歲便考上童生,可是之後卻是江郎才盡,再不得寸進。雖然皇帝家的女婿也不需要多有才華,但是皇帝愛女如命,怎麼可能不給芷月選個萬裡挑一的駙馬呢!
“來人啊!”皇帝說道。
“陛下有何吩咐!”皇帝身邊的太監富大海連忙上前躬身道。
“有件事讓你去辦,這次的鄉試讓輔國公嫡孫許悠然也去試試..呃..這事你別張揚,悄悄的辦,知道了吧!”皇帝說道。
富大海可是皇帝貼身的大太監,能做到這個位置上的心眼多的都跟篩子似得才行,主子咳嗽一聲都能聽出意思來。只聽皇帝這話,他立刻就明白皇帝是什麼意思了,於是連忙躬身答應著退了出去。
皇帝不想把這事張揚出去,為的就是怕被人知道他有心讓許悠然給芷月當駙馬影響芷月名聲,雖然即便知道了也沒什麼,但是人的心就是這樣,一但牽扯到自己在乎的人,難免就會瞻前顧後,生怕有一點閃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