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廣南府衙(第2/2頁)
章節報錯
說是探訪民情,可問到那些儂人的時候又是一些“災情發生在何年何月?賑災款有落實到一粥一飯上面?”讓人摸不著頭腦的問題。
得到的回答大多都是不盡人意的。張驥還以為商續這是來廣南糾貪官汙吏來了,可半月過去,他們一行人走走停停,最後只在廣南停住了。
昨晚張驥終於忍不住問了出來,商續才解釋聖上下旨的秘密。
原來派他們一行人前來廣南也是另有兩個目的,一是賞賜尚方劍給沐昆,而是整頓雲南地方吏治。
這兩者者看似毫無關係,實際上細細想來…其實都與沐昆有關。
他十六歲承襲爵位,朝堂上聖上還力排眾議讓他直接掌管將軍印。這此中大任託付之意,眾位大臣都看得清清楚楚。
再給商續密旨賜尚方劍,便是要他直接掌管雲南地方軍的意思。
而這整頓吏治……這種含混的旨意,下到商續的身上,具體究竟如何整治,全看商續這位巡按御史如何處理。
所以聖上真正的意思就是要商續幫助沐昆雲南力除這雲南地方官場的多年積弊,重新劃分地方黨派勢力,說白了,就是要商續幫著沐昆穩固這雲南王之位。
所以他們一行人在雲南兜兜轉轉,到頭來還是為了沐昆一人……
而現在這知府的意思是,那個東廠來的岑公公,要針對商續,和沐國公?
張驥覺得這東廠番子怕不是腦子傻了。這是要與聖上旨意作對?不過想到這是密旨,東廠的人興許還不知道,也就瞭然了。
“各府州地方官,東廠公公。也不知你這小府衙能不能容得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顏中溪聽出來張驥這是嘲諷他身為廣南地區的主事官卻聽憑旁人的意思來判案,可他也沒有辦法…
官場之間的來往,他不願參與。不想如今到了這偏遠的廣南,還是逃不掉…
顏中溪無奈回答道:“容不下,也得容。張寺副,張評事。你二人年紀尚輕,還不懂這官場黑暗啊…”
張直最討厭那些不過年紀稍長便在他跟前開始談人生道理,世事艱難的人。
立馬開口反擊道:“官場黑暗?官場再如何黑暗又能有老百姓的日子難熬?”
“大理寺收歸天下卷宗。其中欺男霸女的惡人有,搜刮民脂民膏以中飽私囊的貪官有。可我還從來沒聽過有什麼官員因為官場黑暗而丟掉性命的例子。”
“顏知府。莫論我是小輩年紀輕便分不清善惡是非。你也不過是隨波逐流,更遑論什麼官場黑暗身不由己。你若真是幹了什麼高風亮節的大事也就罷了,躲在廣南一隅當個小小知府,骨頭裡還一點為民做主的意思都沒有,開口閉口官場如何如何,若是那位暗訪的巡按御史來了,這話可指不定要比我說的難聽千倍萬倍!”
顏中溪在自己的衙門被一個後生教訓成這樣,面子上終究是掛不住。可一番話中他又無從反駁。
張驥看著臉色都要青透了的顏知府,對著張直讚許地點了點頭
看來張小直上一趟去十三布政司核案跟著商承仁著實是學到了不少東西…
院子裡的差役們看到自家知府被兩個年輕後生懟成這樣,自覺臉上都有點害臊。
他們這位廣南知府確實是怕事的很。斷案斷的猶豫不決,審人也從來不敢用刑。廣南這兩年在顏中溪的管理下治安與稅賦都是在雲南排的上號的差。
張驥見這位“多愁善感”的知府大人再不開口,才重新說道:“不過那位御史大人來廣南的目的並不是來懲治你的。顏大人,具體情況,還請進屋一敘。”
喜歡大明司法日誌請大家收藏:()大明司法日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