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尚方寶劍(第2/3頁)
章節報錯
“但不知全貌不該妄以置評。”
“宋朝對其的評價只站在了自己的立場,並不客觀。所以後世也根據這種刻板印象摸黑了儂智高的形象。”
“根據我讀得的正史野史結合來看,儂智高此人生平十分坎坷。
“他的父親為廣源州首領,在宋朝與李朝之間的邊地夾縫生存。有意歸附大宋,可惜當時北境禍亂連天,宋朝沒有功夫再管南邊的事。所以儂全福,也就是儂智高的父親,在一次擴大領土的戰役中被李朝抓去當了俘虜。”
“後來儂智高成為了土著首領,為了救回父親向李朝稱了臣。卻沒想到李朝早就將他的父親殺害。因此雖然儂智高在李朝的授意下攻入北邊宋朝的領土,但還是在不停的向宋朝遞內附書。希望能夠被招降,得到大宋的庇護。畢竟他也不想在仇人手下稱臣。”
“可惜宋朝有心無力。嶺南邊地不是想接就可以接的。儂智高見宋朝不給回覆,於是就開始了向宋朝南部的閃擊戰,想引起宋廷的重視。幾月時間攻下了數座城池。”
“宋朝發現事態不妙,又派了大將狄青去鎮壓南邊儂智高的叛亂。然後儂智高的閃擊戰就開始意料之中的節節敗退。畢竟是臨時的起義軍,還是打不過正規的軍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後來這樣一位用兵如神的土著首領就被宋朝追殺,最後在大理去了世。”
“怎麼說呢?不管是在李朝還是在宋朝,儂智高都不是一個正面的形象。但是一邊是殺父之仇,一邊又是遲遲不肯接受內附的大宋。他又能如何選擇呢?”
“要我說,唯一能給他一個好名聲的就是在這雲南地界的人。畢竟是土著首領,人家也不是光為了自己打仗,也有考慮到廣源地區百姓的安穩。”
“可惜後來宋朝還是把廣源州讓給了李朝。所以在歷史上,這個儂智高是哪邊都討不到好。”
沐昆聽完了李珏雙的長論,覺得傳聞中的青面獠牙實在是有些扭曲歷史,也是對此人的侮辱。只知道他給邊地帶來了戰亂,卻不知道這其中的緣由。
“所以,李姑娘你的意思是?”
李珏雙喝了口茶開口道:“我覺得,與其讓你擺脫這什麼勞什子的轉世身份,倒不如直接給你的轉世正名,甚至是美化。”
“自己給自己洗名聲,那太刻意。不如立個稻草人,悄無聲息的轉風向。”
沐昆細細思考了一下李珏雙的話,這確實是一個辦法,但是實行起來太麻煩。而且……他身上還真的揹著命案……
“但是李小姐,如何為儂智高正名呢?一個已經故去多年的人物,還如此存在爭議,不是三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這樣一個複雜的人和事的。”
李珏雙眨了眨眼睛,放下手中的茶杯,狡黠地笑了笑,開口道:“你雲南地界的陸家商鋪多不多?”
沐昆不知所云,卻也想了想回答道:“不少於一半。陸家商行開遍天下,在我偏僻的南地數量也不算少的。”
“那你就多給陸家讓些稅收。在雲南管了這麼多年,你沐王府發話,雲南地界還不敢有誰駁你。”
沐昆更是聽不懂,怎麼又扯到陸家商行了?
“李姑娘你這是……何意?”
李珏雙徹底喝完了杯中的茶,開口道:“我兄長在翰林院有一個好友。這個人與陸家頗有淵源。但朝廷對商賈多有微詞,他在仕途這條道走不遠。所以他並不醉心官場。倒是喜歡寫寫話本。”
“他的這個話本呢,作用十分之大。足以轉變民間的風向。而且他經常以現實的人物為原型創作。我與他說說,肯定可以寫一個關於儂智高的話本。”
沐昆覺得此法十分不靠譜。單憑一個話本?就能扭轉風向?心裡不是很認同,但也沒有駁李珏雙的話。畢竟對方這樣為他著想,這樣,前所未有的,只為了他著想。
不管是在京師,還是在雲南,在他身邊的人總是別有用心。他覺得自己很悲哀,都找不到一個真心對待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