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7 章節(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其他歌手錶演熱場的時候,林柒就站在臺邊,一邊深呼吸一邊看著舞臺上的情景。
很快就到了林柒的表演,她的三首歌是連在一起的。所選擇的曲目也都是宋鄞濯當日演唱過的。
林柒在一片響聲當中緩緩地走到舞臺中間,聚光燈打在她的身上,在無數人的緊密簇擁和注視當中,她還是不受控制地感受到孤獨和迷惘。
她並不是矯情,只是她非常清楚,這裡不是屬於她的舞臺。雖然她已經知曉宋鄞濯也曾經幾番置身於如此情景之中,但她仍沒有多少實感。
林柒定定神,開始唱第一首歌。在她演唱的期間,背後巨大的螢幕上開始播放宋鄞濯當日演出的影片影像。
林柒並不差異,心中大致猜測這一種“同臺”的形式也會被沿用至接下來兩首歌的表演當中。
她唱到第二首歌的時候,她站位旁邊的鋼琴前出現了宋鄞濯的身影,準確地說,那是十年前的宋鄞濯的身影。
介於宋先生還沒有神通廣大到具有□□的能力,所以那當然不可能是他本人,只是一個縹緲的幻影,看得見摸不著的。
由於這個意外的“驚喜”,演出場館內觀眾的熱情又提升了一個等級。林柒略微一笑,無所變動地繼續唱。她的心裡極快地繞了個彎兒,參透了這個場面出現的原因。
這種新科技在以往的一些場合已經被小範圍的使用過,林柒說不上它具體的名字,也沒辦法解釋得清它的核心原理。這種技術大致是採用某些光學的手段,讓不處於同一時空的兩個人達到“同臺”的效果。
而當林柒唱到第三首歌的時候,這種技術更是被應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步。舞臺上,“宋鄞濯”和林柒的距離前所未有的接近了,從觀眾的視角來看,兩個人就像是十分平常的同臺合唱一般。
場館裡的氛圍終於被帶到了最高點。
在一片熱切的沸騰和歡呼之間,林柒緩緩地開始唱第一句歌詞。她不禁再次感嘆高新科技的力量,不要說臺下的觀眾,就連林柒也産生了一些恍惚的感覺。
盡管在場所有人的理智都告訴他們,那不是宋鄞濯,只是一個沒有生命的幻象。但他們的感性卻將他們的情緒又一次推向高峰。在某些時刻,在感性面前,理性脆弱得不值一提。
林柒穩定了一下心緒,她現下在演唱的是一首男女對唱歌曲。林柒知道,她與現在的宋鄞濯之間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默契,但她沒有料想到她與十年前的宋鄞濯之間也會有如此契合的感覺。
而在宋鄞濯那邊,這種技術被應用地更加美妙。
當大幕緩緩地拉起,他站在舞臺的一角說出屬於羅密歐的臺詞,但他的搭檔並沒有如期出現。宋鄞濯並沒有一絲的慌亂,他面不改色的將末尾的一句臺詞又說了一遍,沒有人發現這是一個小小的舞臺失誤。
然後,一個俏麗的身影出現在舞臺的一端。“你是什麼人,在黑夜裡躲躲閃閃地偷聽人家的話?”
宋鄞濯的心跳猛然地一滯,與他同處於一個舞臺的人不是前兩天同他一起排練的亞洲姑娘,而是林柒。彼時的林柒還沒有沉澱出後來為人所著迷的那種沉靜和淡然的美麗,但她身上最顯著的卻是靈動和狡黠。在這檔節目的採訪當中,她的導師評價說林柒是一個像小鹿一樣的女孩子。
宋鄞濯在看清了來人以後,簡直要不自覺地微笑。他發覺這種反應與情節本身大不相符,她馬上以一種很合適的神情,說出他接下來的臺詞。
“我沒法告訴你我叫什麼名字。敬愛的神明,我痛恨我自己的名字,因為它是你的仇敵。要是把它寫在紙上,我一定把這幾個字撕成粉碎。”
第☆、收官啦下)
最終兩邊的演出都相當的順利。在預定的情節結束以後,兩人身後的大螢幕上同時出現了兩個正在走動著的時鐘,時鐘的兩邊無數有關於兩個人經歷的影像開始勻速地閃動。
起初,林柒的那塊螢幕並沒有亮起,也沒有光影流動。而宋鄞濯的大螢幕卻走過了他的大學四年,有他旅行時的留影,有他錄制唱片時的影像,有他第一次獲得音樂大獎,然後是他的畢業典禮。
接著他在社會上工作了兩年,他越來越成功,越來越睿智,越來越有聲望。直到某一個時間節點,林柒的大屏開始亮起流動,而宋鄞濯那邊的影像也沒有停止。
影像回憶了他這一路走來的歷程。她十九歲回到國內,同年第一次拍攝電影《長街》。後來她的事業穩步提升,在二十二歲這一年遇見《遇見》。從這個時間節點開始,宋鄞濯和林柒各自的影片影像開始出現重合的部分。比如他們共同演唱過的主題曲,比如那場轟動眾人的演唱會,比如今天。
最終兩個人的影片影像都停留在此刻的實時畫面,隨即慢慢隱滅。螢幕上只有兩個巨大時鐘,停留在他們十八歲的最後一天。兩個時鐘的中間,出現了一些清晰的文字。
至此,過去的時間已經全部停止。現在,請走到未來見面吧。
林柒在一片善意的歡呼當中慢慢地走出場館,與此同時宋鄞濯也離開了他表演地所在的那幢建築。他們當然無法直接見面,因為拋棄所謂時空的距離,他們還有現實當中遙遠的地理距離要走。
林柒回到她的住所,開啟電視機看了《大明舊事》的大結局。在劇集播放到中間的時候,她收到了宋鄞濯的一條簡訊息:
歌手林小姐,恭喜你演出成功。
林柒莞爾一笑,隨手也模仿著宋鄞濯的語氣回複了過去。隨後,兩個人又撥通電話,簡單地談了幾句。
宋鄞濯已經準備乘坐飛機回國。在英國的這些日子他過得純粹而愜意,兩個人當晚在電話裡約定,如果以後有機會,一定要一起再回英國去。看看格林太太和她的那幢老房子,要共同去完成那些他們還沒能完成的事。
第二天上午的時候,節目組找到林柒做了很長時間的採訪。在採訪的中間,節目組讓林柒給十八歲時的自己寫一封信。任務發布以後,節目組的工作人員離開了房間,林柒一個人伏在桌案上靜靜地寫字。
這封信的開頭,她這樣寫:
qear,在此後的很多年裡都不會再有人這樣叫你了。但考慮到你所處的具體情境,我還是這樣稱呼你好了。
我記得你從前最恨收到如此教條的信件,所以為了不淪落成你討厭的那種成年人,我想我還是不要說太多。我所告訴你的一切,對你來說都是無意義,你大可以自己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