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邦乃是和族,自立為扶桑國,太祖打下大周的之後,十年間兩國頻發戰爭,後來兩國聯姻和談,扶桑王因愛戀大周公主,願為附屬之國,共創太平。

在維繫了近百年的和平之後,因大周幾經風雨變幻,扶桑日漸壯大,到前些年大周內亂,導致扶桑國越來越蠢蠢欲動。

尤其是現在,先前的二皇子哲也毒殺大皇子,又以兵力戰勝了三皇子和五皇子才登上了皇位,絕非什麼良善之輩。他日日加強軍事操練,慫恿軍隊在邊境騷擾大周百姓,明顯是看清李逸,不再敢於附屬於現今的大周了。

“皇叔,這封信是有什麼問題麼?”李逸看完了信,問道。皇叔將這封信拿出來給他們看,定然是沒有策反之心的,更何況,依照這封信的日子來說,哲也想要的幫助如今已經不需要了,最佳的聯盟時機已經過了。

唐嬌之前就看過那封信,不明白李野是什麼意思,以為他只是將這件事告知李逸,便只是安靜坐著。

李逸又拿出另一封信來給他們看,唐嬌和李逸默默看了,是另一個人的信。

“什麼意思?”唐嬌看著兩封信,一時沒有反應過來,另一封信的落款並非是哲也,且信件應是很多年前的了,紙張顯舊。

李逸比對了一下,忽而道:“為何這兩封信落款不同,字跡卻如此相同?”

他這麼一說,唐嬌也仔細看起來,的確是很像,這種像並非是完全的一模一樣,而是體現在一些細節之處,比如其中帶有勾的字,每一個提筆都顯得十分用力,字型稜角便就十分明顯。

李逸又道:“而且,這個筆跡……似乎很像是左手寫的,雖然表現的與右手無疑,但還是有些痕跡在。”

這個唐嬌就看不出來了,她失了耐心,問李野道:“究竟想說什麼,快說吧!”

李野很滿意李逸的耐心和對細節的注意,朝他點了點頭道:“沒錯,觀察入微。”

他挑出那封顯舊的信來,指著落款道:“清一教還有印象麼?這是黎青川早年寫給我的信。”

黎青川?

唐嬌猛然想起,當年她在大周的第一個劇情!清一教的人除了黎青川之外都被處理了,只有黎青川當日逃脫,後來追查了一段時日也並沒找到任何音訊。

“竟然是他!”她道:“怪不得當年找不到這個人,他逃到番邦去了!”

是啊,對方逃出國了,他們還在大周境內搜尋,當日找不到這個人。

李野點頭,當時實在是混亂,黎青川是用番邦的煙霧彈逃脫的,但是那個時候番邦也並未深想。就連現在發現筆跡相似的事,也是因為元婉兒的緣由,又再度拿出信件來才發現的。

點點線索相連,便有所察覺。

李逸那是年齡尚小,而且清一教的記憶裡全都是他對母后的擔憂,故而對反派黎青川這個人的印象就沒有那麼深了。

只是這個名字,到讓他想起另外一件事。

“黎青川……之前元勇帶回來的訊息裡,說哲也極為寵信一人,名叫黎隱,登基後封了他為國師。這個人似有強大的玄術,幫哲也設了法陣,令他以三千精兵大敗三皇子和五皇子的一萬兵馬。”

唐嬌的全部精力都放在大周境內了,她更關注民生,而這些打打殺殺的事都留給了李野,所以對鄰國的事知之甚少,只不過,說是玄術,她不相信黎青川有通天的本事,若不然,他就不用自己逃去扶桑了。

她道:“所以,黎青川就是黎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