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是一種常見的糧食作物。主要用途是食用和釀酒,我國的好幾種名酒,那都是用高粱米給釀造出來的。

用來炊飯,口感上,高粱米當然不如大米好吃,但也不會很賴,在這種環境下,餘樂等人倒也不會計較太多。

有米飯吃,那就不錯了。之前天天肉魚海鮮當主糧,已經把他們吃到怕。

而且聽蘇舞這個家鄉吃高粱米的女人說,用之磨成麵粉,做成蒸糕、煎餅、面卷之類的,味道會變得絕佳。

把幾株穗條帶回船,讓女人們當新鮮研究了一番。

李志道:“大家說說看法吧,怎麼搞。這野生高粱叢,沒有成片的,長在荒草叢裡,東一茬西一茬的,可不太好收割。”

餘樂嘴裡嚼著高粱米,嘬起牙花,道:“沒別的便宜辦法,那就老老實實開路進去唄。這株杆長得很高,哪裡有,在外頭一眼就能看見了,咱們就先認清楚,看具體在哪個位置,然後直接開條小道進去採收!”

蘇舞道:“那怎麼收,這籽實需要脫粒,得有脫粒工具,我們現在沒有脫粒機,起碼也得要一個木頭呀,就像咱們上回收割稻穀一樣,架在木頭上甩。可咱們這兒,什麼都沒帶有,附近全是荒草,也沒有木頭可伐。”

“這個麼……”

餘樂想了一下,一拍腦袋:“這樣好了!”

他說著,站起身來,進船艙裡走了一遍,然後又回到甲板上,轉了一圈,才道:“你們看,我們空餘的地方,船艙連著這裡甲板,還很大呢。”

“咱們幹脆也別脫粒了,直接把穗條給砍下來,連穗條一起都帶回家去。這樣節約時間,速戰速決。等弄回了家,再慢慢抽空來脫粒晾曬也不遲。”

田夏夏道:“連著穗條帶走,那會不會佔地太多了?我們的船裝不了多少。”

餘樂搖頭道:“這個不用擔心。船艙裡面,還能騰出三四平米的位置來,再加甲板這裡,也騰個三四平米,總共八、九平米大小,夠咱們裝足夠的高粱了。”

田夏夏道:“可這到處都裝滿了高粱的話,咱們吃住睡覺,就沒地方了!”

餘樂笑了:“這又要什麼緊,採回來,先放地上,等咱們在這裡收夠了,再一起搬上船來,然後發船直接一路飄回長江口,連過夜都不用了。你還想在船上吃住睡什麼覺呀!”

李志聽明白了餘樂的想法,也開始認同起來:“有道理。先連穗採回家,到時閑著慢慢搞也不遲,而且人手也多,地方也大,工具也全。”

餘樂道:“到時裝滿東西,大家就湊和一天好了。讓我算一下,咱們這條船,保守估計,應該能載個十噸左右,現在連煤連人連各種物品,才六噸上下,咱們的高粱,連穗一起,就收個兩三噸回去吧。大家說說,這應該能吃過這個冬天了不?”

李志扶了扶眼鏡,道:“連穗一起兩三噸重的話,應該能脫出一噸半左右的穀粒出來。咱們十多人的口糧,一天就以十斤計,其實咱們肉食充足,一頓是吃不了多少米飯的,而且女人們的胃口又很小。”

“這樣一算,那麼吃到來年春,都吃不完。等入了冬,家裡的稻穀,又可以收割的。完全不怕斷糧。”

於是商量一定,接下來就是分配任務。

李志和餘樂,一個拿一隻工兵鏟,先在前頭開路,劈開一條小徑,通往高粱叢裡。

蘇舞韋慧雲田夏夏郭碧妍四個女人,則拿著刀,將高粱杆砍下來,然後把穗條摘下,裝進籮筐裡。等餘樂和李志挑回河邊。

只有兩把砍刀,四個女人不夠分,則就兩人收割,兩人挑簍跟著走,把摘下來的穗條,收拾成一把一把的,用茅草綁好,放籮筐裡,碼放整齊。

到了飯點時,還得分派兩個女人,回船上去做飯,所以也不怕有人會閑著沒活幹。

兩把工兵鏟,有一面是開了刃的,也可以當刀來使,用來砍高粱杆。

餘樂兩個男人,開好了路,也會去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