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給自己一個機會,沈月因從來沒有問過自己這個問題。

現在,她卻想問問了。

人,從來都是極其複雜的生物。愛了也可以假裝不愛,不愛亦有千變萬化的手段假裝深愛。

於是,假與真的變化中,形成一個混沌的世界。

她從前聽說過一種人,常常總是波瀾不驚,更常的是驚濤駭浪。

外化的是波瀾不驚,驚濤駭浪總是在心裡掀起來的,攻城略地般的動盪。

她當時看到的時候就驚了一下,這說的不就是她麼?

她比任何人都要了解自己,也比任何人都要了解她這樣的人。事實上,她也從來沒有小看過任何一個總是沉默寡言的人,也沒有完全相信所見到的每一個人的形象。

人是複雜的,有很多張面具,你所看到的,只是他所願意展現給你的那一面。

而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是很難說的,有的時候,豐富到常人難以想象。

所以,當她知道一個看起來很良善的人竟然會走向犯罪的道路的新聞報道時嗎,並沒有太多的驚訝,亦沒有扼腕嘆息。

這本就是正常,極好的人也會有無數次絕對不能暴露在陽光下的陰暗面。

沈月因想著,恐怕也就是那個時候開始,她漸漸對人感到陌生——

如果你所看到的都不是真的,那麼這個世界,你還能相信什麼?

這是一個無解的命題。

不僅僅是這個命題,後來她才知道,還有一個命題叫做——

安成林。

他絕對不是通常意義上的好人,可是這麼多年,她確實也沒有遇到一個能夠比他更好的人。

對於他,擺在面前的有兩條路,yesorno?

that’stheestion.

當你這一刻不能相信別人的聲音的時候,應該聽的就是自己的聲音。

她張開右手,這隻手,是媽媽死的時候曾經握過的,曾經有一刻的用力,好像是在提醒她某些不尋常的事情,然而卻被她以為是沒有意義的細節,最終泯然在生活那麼多的瑣碎裡面。

結果,最後卻是那個悲劇的伏筆。

媽媽那麼聰明的一個人,怎麼就會選擇離開呢?活著不好麼?如果不好的話,為什麼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選擇開心的活著,即便是沒有前面的那個修飾詞語。

她曾經以為,自己和死亡是擺在天平上的兩個砝碼,可是,因為自己的分量不夠重,於是權衡扥時候,很不幸,她輸了,於是媽媽選擇了死亡。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