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句話,便體現出了儒道的精髓,儒家重基石,重根基,行事當按部就班,不驕不躁。在聖人眼中,“學”是第一要,所謂“幼不學,老何為?”,不學不可明義,然而如此重要的事情,卻依舊不能急躁。

要想學,先要夯實根基,只有懂得了孝悌之道,為人處世誠信友愛之道,才可以開始學習,沒有那個根基,就算學了也沒有用。

哪裡像現在社會,一切根基不需要,只要能掙錢,就算是坑蒙拐騙,沒被公安局抓住,那都算有本事。而且當今還有一種思想,無奸不商,無狠不富,堂堂正正,怎麼能掙錢,如何能發財?

唐逍年紀快三十歲了,毫無作為,可是對儒道來說,卻是再正常不過了,唐逍畢業八年,能夠謹守本心,不忘初衷,他謹守的便是儒者之心,相當於夯實了基礎,如不然他縱然有奇遇,也不可能存住浩然正氣。

比如他救馬平一命,馬平要給他千萬酬勞,倘若是一般人,那肯定毫不猶豫,歡天喜地的收下。可是唐逍卻拒絕了,因為這一千萬並非他意料之中該得的,是所謂飛來橫財,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一千萬,唐逍不取。

倘若唐逍取了,他一輩子也就是個世俗之中的凡夫俗子,就算能得千萬身家,終究是凡夫俗子而已,再也和儒道正氣無緣,其中的得失,只有擁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明瞭。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唐逍近三十年的人生,便是夯實基礎的過程,基礎牢固,前途便不可限量。

一篇正氣歌讀完,唐逍精神氣質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整個人如同脫胎換骨一般,泥丸宮之中的紫氣更加的凝實,整個人如同一輪旭日,正氣凜然,坦蕩瀟灑。

傳承依舊在繼續……

“儒道境界曰而立、曰不惑、曰天命、曰耳順……”

養儒道正氣,也有境界之分,初步的境界便是而立之境,往後便是不惑,便是天命,便是耳順……

唐逍剛剛跨入儒道門檻,連最低的而立境界都達不到,儒道而立,“立”的意思便是立身、立志、立功。立身便是首孝悌、知善惡、明禮儀、辯是非,立身這一條唐逍已經做到了,他就是憑這一條,才跨入了儒道門檻。

第二條立志,唐逍八年以來,雖然活得自得其樂,可是對自己的前途沒有任何規劃,整個人生活在渾渾噩噩之中,眼睛看前方,只覺得迷霧重重,孤獨、迷茫便是唐逍就業八年工作和生活的寫照。所以立志這一條,唐逍還根本沒有。

第三條立功,這一條通俗的理解便可以理解為有作為,儒家學生,當憂國憂民憂天下,道家消極遁世,無為而治,釋家眾生皆苦,苦海無涯都是消極遁世的思想,這些思想都不是儒家儒者應該遵從的思想,要成為儒者,便一定要有作為。

唐逍畢業八年了,什麼事業都沒有,兩手空空,完全毫無作為,這離而立的境界還差很遠很遠。

仔細品味傳承的教誨,唐逍思想豁然開朗,內心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充實和舒服,過去二十多年的人生他是孤獨的,尤其是畢業後的這八年,他身處臨港這麼一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在這個巨大的染缸之中,他親眼見證周圍的同學,自己的戀人被社會這個大染缸同化,隨波逐流。

他執著的堅守,被人當成了傻子,當成了迂腐愚蠢無用之人,他心中所受的委屈,何人能懂?那種孤獨,那種不為世人理解和認同的痛苦,困擾著他,讓他痛苦不堪。

他甚至一度懷疑自己的人生觀是不是真的錯了,懷疑自己可能真就是一個無用之人,他的自信逐漸的失去,他的意志甚至已經開始消沉。

直到此時,他終於聆聽到了儒道的傳承,他感到自己的人生從此有了方向,以前遭遇所有的委屈,現在都已經不值一提,那些曾經嘲笑他,輕視他的人,他現在看他們,覺得對方原來如此的渺小。

不知不覺,唐逍已經離開了大榕樹,他才發現天色已經大亮了,街頭的廣場響起了嘹亮的歌聲,是信樂團的《海闊天空》,歌詞唱道:

“海闊天空在勇敢以後

要拿執著將命運的鎖打破

冷漠的人

謝謝你們曾經看輕我

讓我不低頭更精采的活……”

喜歡都市狐仙養成記請大家收藏:()都市狐仙養成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