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旨意(第2/2頁)
章節報錯
聖旨一到,便就算是公開了,安公公也說了,皇上也已經命人寫了幾張榜文,今日就是快馬加鞭送到大靖各處州郡。
榜文寫的自然是都察院招人的事情,第一批起手,要做的工作自然要多些。
而唐善清,那是在安公公走了之後趕忙給自己安置在大靖各大州郡裡的領頭寫了一封信,信的意思大抵就是交代了都察院然後讓他們要物色人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皇上的聖旨下了不過半日,京城裡的人就大多都知道了這件事情。
皇上要建立都察院?用意還是監督百官?這讓大多的大臣都在叫著苦,他們唯一可以寬解自己的,就是這都察院是由金碩公主主持。
唐善清也沒忘了與聶齊連的約定,在命人將書信全都送了出去後,她就讓人備了兩匹馬,然後她就於千曼離開了京城。
南庭狩獵場,以前她會常隨著金碩公主來此。但自從她成了公主,也就來過一次,那次還是為了讓衛崇收回丟自己的感覺喜歡。
唐善清從來就不喜歡悲情的故事,就像她以前看小說,悲情的故事她總會等到心情不好的時候才會去看,京城裡的許多人都知道,聶齊連有著一個悲情的故事。
不,是聶齊連他爹跟他媽有著一個悲情的故事,而他,不過是故事裡的配角。
聶秀,大靖大將軍,手握三軍軍權身經百戰,大多時間在邊關駐守,現在若不是他抱恙,也不會回京修養。
所以聶大將軍的婦人,自然也不會是一個只知在家享福的少夫人,在聶夫人剛剛嫁給聶秀的時候,皇上就命聶秀去了邊關,而新婚燕爾的聶夫人,在與聶秀進行了激烈的爭論爭取之後,也隨著聶秀去了邊關。
邊關多變故,聶秀不是不戀家,他只是不想讓他的妻子也每日頂著他這樣的風險,事實證明,他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
草原隔三差五的來騷擾偷襲,他對妻子,也更是每日的擔憂,終於,聶夫人懷孕了。
兩人期待了好久的孩子,在這動亂的邊關,成了聶秀的心頭肉刺,也是因此,聶夫人被迫無奈的離開了邊關回到了京城養胎。
懷胎十月,聶夫人終於等到生產的那日,卻是出了意外。
那日,她期盼了好久的孩子,生來帶走了她的性命,而當時,聶秀正在邊關奉命去發起偷襲去燒草原的糧草。
那時還是草原未與大靖簽訂和平條約的時候。
聶秀,沒來得及趕回來看聶夫人最後一面。
之後,聶秀就再未娶妻一心一意教導聶齊連,終於是將他養育教育成了閒雜的模樣。
所以在唐斌贊說聶齊連的時候,他這個做父親的,除了愧疚,還有著絲絲的喜悅。
他愧對妻子,卻對這位兒子從未覺得愧疚。
他覺得他已經將他教育得極好,最少在現在,他是年輕一輩裡武藝最出眾的人。若是不出意外,他在三軍中額身份地位大概就會由聶齊連繼承,他一心將他教育成良將,卻不知聶齊連要的是什麼。
聶齊連只記得,自小,他就是在京城裡一個人跟著年邁的奶奶長大,問起母親,說是去了天上,問起父親,說是去了邊關。
童年的孤單,讓他一度很是低落甚至是有些自閉,隨著年邁的奶奶漸漸老去,他開始慢慢長大,很難想象,以他這樣的背景,卻在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承擔著家裡的事務,聶秀為了鍛鍊他的體格與性格,從小他的生活起居就是他自己負責的。
他很懂事,在京城裡的那些叔叔來看他很懂事,但聶秀卻總是覺得他不夠好,每次好不容易回京覆命的時候,聶秀只會對他說,下次見到你,一定要更好。
他在追逐著更好而繼續生活著,一切的改變,是在他身邊唯一的親人奶奶的逝世,因從小就是自己照顧自己的起居,眾人很是驚訝的發現,在聶齊連知道奶奶死去大哭一頓後,他做了很多同齡孩子不會做的事情,包括他是親自去的棺材鋪裡訂了一副棺木。
聶秀回來的時候,家裡四周都是掛著白綾,而聶齊連,卻是站在棺木面前等著他,那是一次,聶秀與聶齊連說,你做得很好。
很好?是懂事膽子大?還是說他此刻有著小孩不該有的鎮定?
聶齊連從小到大,都一直在想,自己,要如何,才能說得上是父親心中的好。
喜歡絕世盛妃之邪王請走開請大家收藏:()絕世盛妃之邪王請走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