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隔熱材料、高能鐳射、冷凝裝置等等。

陸楊壓根不是學這些東西的人。

周華容也參與了這次會議,他原本以為陸楊拿出的方案只是對以前的一些裝置進行改進,卻是沒想到完全是全新的設計思路。

現實里根本沒有任何參照物。

看完整個過程後,周華容已經確信,陸楊手裡也許掌握了某種遺蹟科技,這種科技和其他的遺蹟科技不一樣,可以源源不斷地輸出技術。

這才是陸楊短短一年時間取得這麼大成功的主要原因。

當然肯定也不能否認陸楊自身能力。

看來是適合找陸楊聊聊這個話題了,如果陸楊真的掌握了類似地外文明學習機,甚至地外文明技術傳承,那可是大事件,可以好好聊聊。

從陸楊沒有自己實驗,直接拿出這樣的技術,周華容猜測這也是陸楊在釋放一個訊號。

他應該要更廣泛地和他們合作。

陸楊正在不停講解新的技術方案,這是一個整體的採礦車,靠著這臺車就能實現探礦、採礦、精煉等等流程。

其中最關鍵的地方就是鐳射,現在鐳射並沒有廣泛用於武器,最大的難題就是鐳射的能源供應問題,還有鐳射的距離並不是特別遠。

陸楊正在報一組引數,這是超時空採礦車去掉超時空能力後,依舊擁有的功能。

和原來的技術資料不同的是,陸楊隱去了原來裝置的大小尺寸等等資料。

只是講了原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同樣的原理,機器可以造得和戰列艦一樣大,也可以和貨車一樣大,更直觀的還有計算機,最初的計算機還有房間那麼大,而且算力還比不上現在一臺手機。

陸楊抽到的超時空採礦車也面臨同樣的問題,因為技術差距過大,人家已經可以把房間大小的東西製造成手機那麼大,地球科技再發展幾十年都不可能。

那唯一能派上用途的就是技術理論了。

陸楊需要做的就是將技術理論分享出來,讓在場的專家們靠著地球科技去實現。

到現在陸楊也不確定能不能造出合格的產品。

只能先讓專家試試看,他自己其實幫不上太大忙,又沒有時間讓他學習好幾年。

介紹結束,陸楊開始把各個技術拆分讓專家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攻堅某項技術,等到最後再組合在一起,就算無法制造成車輛也沒問題,只要航母的平臺能放下整套裝置,那就是成功的設計。

“陸楊我有問題,你剛才只是提了一下技術方向,如果靠著我們研究,就算研究十年也許也出不了成果,我想知道這些技術,都有詳細的技術資料嗎?”有名專家問道。

陸楊點點頭,說道:“有,但只能參考原理,具體能否造出來,還要靠各位努力。”

不等大家繼續提問題,陸楊便說道:“大家先不用糾結專案的難度,都會有資料可以學習,先分組立項,隨後我單獨和你們分享技術資料。”

陸楊已經在寫字板上寫出了十幾項技術,但最關鍵的還是抗熱金屬、鐳射發射器、探礦裝置、能源供應這幾項。

只要搞定這幾個大項,就算無法組合成自動化採礦車,也可以製作成挖礦平臺。

接下來陸楊留給大家一個小時的自由討論選擇時間,自己離開了會議室,他知道現在周華容肯定有一肚子話想和他說。

果然剛離開會議室,周華容就跟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