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破壁,比陸楊的技術更先進?(第2/3頁)
章節報錯
最大可能還是什麼用都沒有。
根據他們推測,飛船肯定能在宇宙中很多惡劣環境下飛行,甚至可以去恆星獲取能量。
現在鐳射的溫度也不是一次性就達到上億度,而是慢慢提高,到時候有什麼變化都能隨時觀察到,發現不對勁立刻停止也沒問題。
總之研究了40年,也有很多收穫,甚至做了許多預桉。
陸楊也知道專家們有詳細的技術,所以沒有提出任何意見,就作為旁觀者觀看這次實驗。
快要實驗的時候,陸楊還是提出要求,他要一間獨立的房間,待會實驗的時候,也待在房間裡,有情況再來跟他說。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這麼做的原因自然是因為陸楊還是準備預防一手。
在其他專家實驗的時候,他戴上資訊鍋檢視實驗區域的變化。
資訊鍋屬於黑科技,比現在科學家們用的檢測裝置還要強大許多。
至少溫度變化,還要內部大概情況,陸楊透過資訊鍋可以觀察到,其他科學家資訊就沒這麼準確了。
一切就緒,實驗在下午2點準時開啟。
首先啟動一個鐳射探頭,這個鐳射探頭可以提供至少1萬度高溫。
持續不斷地對準目標區域,溫度會不停增加,直到最後的極限,大約數百萬度,在外界測試時,已經找不到任何能夠抵擋這種高溫的材料。
當然人類創造的極限溫度,目前已經達到5萬億度,科學家推測宇宙大爆炸時,也就這個溫度。
這是透過託卡馬克裝置實現的。
潘汶透過耳機和陸楊對話,在陸楊獨立辦公室內,也擺著一臺顯示器,上面羅列著一些引數。
靠著潘汶的講解,陸楊大概能看懂這些資訊。
其實潘汶也不知道陸楊為什麼要求獨立房間,明明在外面就能看到這些資訊,但陸楊身份特殊,他們也只能遷就。
實驗正在進行,加溫的過程需要很長時間。
期間潘汶就給陸楊講解一些溫度的知識。
尤其是託卡馬克裝置,和為什麼不能在羅布泊基地使用小太陽那裡創造出的上億度高溫技術。
託卡馬克裝置是一個帶中心的環形的真空裝置,外部纏繞著無數線圈,通電後,託卡馬克裝置內部會產生強大的螺旋磁場,將其中的等離子體加熱到極限溫度,此時就達到了核聚變的溫度。
這時託卡馬克裝置的中心溫度,相比原子彈爆炸的中心溫度還要高了數倍。
如果真的到了萬億級別的溫度,估計這個飛船的外殼也會被氣化。
任何物質在這種溫度下,都只能留下部分夸克膠子組成的等離子和流體。
也許就是物質的最原始狀態,宇宙大爆炸時的元素都不存在,是後面爆炸擴散出去後,才慢慢形成的。
數萬億級別的溫度,也相當於創造了一個宇宙爆炸原始環境。
可能有人會想,人類連宇宙大爆炸的環境都創造出來了,為什麼地球還存在,這種力量是目前人類能控制的嗎?
但其實這種溫度存在,就和創造某些元素的時候差不多。
粒子對撞機加速粒子,讓微觀粒子對撞產生新的元素,這時候人類已經在造物了。
而製造數萬億高溫,比如2010年,布魯克海溫科學實驗室製造的4萬億度高溫,這種高溫並不是長期存在,甚至溫度也是透過理論計算出來的。
它也是透過兩束金離子單獨加速到接近光速,當兩束金離子發生碰撞,產生出了4萬億度高溫。
所以說潘汶他們不可能用數萬億度高溫來開啟飛船。
總不能加速幾枚粒子,去撞飛船外殼吧,實驗條件也創造不出來啊。
現在就只能靠著陸楊的技術,最多做到1億度左右。
能不能成,就看這艘飛船的科技含量了。
“如果這艘飛船擁有在恆星內吸收能量的技術,那我們現在的切割也許沒有任何作用。”
“今天還可能出現另一種情況,那就是我們的高能鐳射切割,會啟用飛船的防禦系統,它要是擁有防護罩技術的話,那就麻煩了,到時候我們基地很可能會被毀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