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廢寢忘食,葉禕依的危機感(第2/3頁)
章節報錯
好在這次不少是熟面孔,上次釋出會這些爺爺奶奶還過來吃過飯,聽過他談起維度孔隙理論。
現在他們只是親自參與其中,這些科學家比陸楊還要激動。
在無數人力物力的配合下,陸楊便把腦海裡的技術資料拆分,分別交給不同專業的人才負責。
看著陸楊井井有條地安排專案計劃,本來還有些擔心陸楊把控不住局面的人也放心下來。
從專案開啟的那一日開始,所有人的精氣神都不一樣了。
即便是七老八十的老學者,此時每天都神采奕奕充滿動力,因為他們太清楚這次實驗結果會代表著什麼,所有人都期待實驗能成功。
當然就算失敗,也沒有人會怪罪陸楊。
這是一次全新的科學探索!
陸楊表面上看,反而沒有一些老學者們努力。
他每天早上八點半準時到實驗室,這時候實驗室一般都有人早早就工作了,陸楊下午6點準時下班,從來不加班。
不過每次陸楊離開專門騰出的2號託卡馬克機房,也沒有人會去指責陸楊不努力。
因為每天的實驗計劃,專案進度都是陸楊在把控。
所有人都認為,陸楊其實是回去想第二天的工作安排,還要思考解決遇到的困難去了。
實際上陸楊回去後,是在寫程式碼。
他相當於兩個專案同時啟動,白天做磁約束的專案,晚上寫電波分析軟體的程式。
這些天陸楊也的確累慘了,身體肉眼可見地消瘦下去,就連眼睛都出現了熊貓眼。
每天高強度工作,甚至睡覺時間,不超過3小時。
沒有“資訊鍋”的強體功能支撐著,估計幾天前陸楊就累倒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倒是沒有人逼他,而是陸楊自己想到七八十歲的老人們,在他在房間裡寫程式碼時,還在工作,他也停不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陸楊停不下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
那就是隨著將“資訊鍋”上的技術,轉化為普通計算機能使用的計算機語言程式,陸楊對理論理解也越來越深。
他也意識到,這個程式,原來不只是可以用在“反偵察”上。
最重要的地方,還是在識別特殊波甚至是特殊場。
白天的專案自然也遇到了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理論上的,陸楊設計的特殊場,可以讓光子消失又出現。
這意味著證明多重空間或者維度孔隙存在。
那麼,這到底是什麼原理呢?
具體理論是什麼?
以前的科學家發現提出新理論,比如麥克斯韋還有麥克斯韋方程呢,黎曼幾何證明空間光滑,這也有相關的理論支援。
陸楊也需要理論支援。
不然磁約束場,就是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