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學研一體化是近年來比較常見的形式,產學研結合即產業、學校、科研機構相互配合,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強大的研究、開發、生產一體化的先進系統並在執行過程中體現出綜合優勢。

國內不少網際網路大廠,拿騰達集團舉例,大家都在罵他們靠遊戲賺錢,實際上他們現在每年投入在科研上的資金也越來越多。

陸楊上輩子在國外,研究生時就跟著導師參加蛋白質結構ai計算比賽,當時國內外各個大學,大公司全都有團隊參加。

上京,上北大學排名幾十以外甚至差點掉出前百。

騰達集團的團隊,甚至能衝到十幾名,後來更是衝到第四。

陸楊前世的記憶瞭解的是,最後被谷歌的ai遠遠超過,因為谷歌利用領先的ai技術降維打擊,準確度快要到95,有個特殊評分機制最高100分,谷歌的apd2以91.1100的成績排第一,騰達科研團隊trfod以73.9100的成績排在第四。

當然這也不值得過於驕傲,因為取得這樣的成績,和谷歌把apd專案開源有關。

不管怎麼說,搞科研不是一個人的事,是一群人的事。

陸楊掌握不少黑科技,但這些黑科技也需要人來研發。

柔性固態電池,靠他一個人要想做出來,會走不少彎路,起碼專注投入幾個月甚至半年,還是照著資料做科研,不一定能成功。

可有潘教授的科研團隊協助後,短短半個月不到,就取得成功。

所以以後搞黑科技研發,也是不能脫離其他科研人員的,而在夏國想要簡單一些,那就是和學校合作,另外就是自己組建團隊。

實際上在初期階段,和學校合作走的會比較順,因為人才大部分都在學校,外面的人才都被各大公司瓜分完了。

但渡過初期後,還是走化為那樣的路線比較好,他們養了超過十萬科研人員,佔總員工的54,而且這批人裡,大部分是碩士以上學歷。

現在大家都說畢業等於失業,其實真正讀書讀出來的人,都是各大公司爭搶的人才。

換句話說有本事的人,就不怕沒人要。

陸楊打算初期和學校合作幾個專案,但其實是趁機搭建人脈,組建自己的團隊,和學校合作,挖人比較方便。

像是潘教授這種人才,這次就直接就從學校的專案挖到自己公司當合夥人了。

把自己的想法和父親說了說,陸林笑道:“呵呵,野心倒是不小,可我看你這都幾個月了,你公司還是皮包公司,連個總經理都沒有。”

陸楊早有打算,他笑嘻嘻道:“這不是有您嘛,爸你雖然沒有讀大學,但懂的東西可不少,尤其是管理上,按照現在的話來說,您就是草莽型管理人才。”

“要不,我的公司,您管起來,我也找不到信任的總經理啊。”

“還有媽,她就來我公司管錢,你們都還年輕,不可能現在就退休嘛。”

早在陸楊父親沒回國前,陸楊就想好了,管理公司交給父母,他專心搞科研。

當然實際上大方向,還是他來把控,父母幫著日常管理處理瑣事就好。

具體研究什麼,陸楊也要根據獲得的黑科技技術來定方向。

目前陸楊名下就只有一家智慧財產權管理公司,連個記賬報稅的人都沒有,陸楊是打算直接讓父親管理,公司都不需要單獨找辦公場地。

股份什麼的一家人不需要談那麼多,陸楊又沒有兄弟姐妹,不會有兄弟姐妹爭家產的狗血事。

夏蘭也不可能還要孩子。

所以將來一切都是陸楊的。

陸林倒是沒有意見,他最佩服的人是化為的任總,佩服他能創辦出化為這麼大的科技公司。

論年齡他屬於任總兒子那一輩,論學歷別人六幾年就讀大學,還有當兵的經歷,這都吊打陸林。

但陸林可沒覺得自己差多少,畢竟他可是10年以後,才找到機會崛起的,靠著微商賺第一桶金後,陸林也在往科技公司方向靠,雖然產品雷人了一點,都是量子系列的東西,可他的初心絕對不是騙人,而是做真正的科技公司。

線下體驗店,也是為將來智慧家居做準備。

夏為科技甚至有自己的科研團隊,不過因為當初大部分錢都投資在虛擬幣上,科研團隊實際上只有小貓兩三隻。

總之,陸林是有野心的。

今年他才46歲,算是男人的黃金年齡,這個階段積累也足夠了,再幹個三十年,陸林自我感覺沒有問題!

“那我就幫你管起來?”陸林笑著說。

“管起來啊,這些天潘教授都快煩死我了,搞科研的時候,還抽空幫他找量子通訊實驗室的場地,還讓我把公司趕緊搭建起來,他也只想專注科研。”陸楊揉了揉太陽穴,無奈的說道。

現在固態電池專案成功,後續還有一大堆瑣事,想想陸楊就心累,但以後有父親幫忙,肯定能輕鬆不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