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劍神之名
章節報錯
純愨道:“買的不知底裡,倘或走了眼,花了錢小事,沒的淘氣.倒是慢慢的打聽著,有知道來歷的,買個還罷了。”一面走,一面命柳敬宣收拾了衾褥妝奩,命一個老嬤嬤並臻兒送至蘅蕪苑去,然後純愨和柳敬宣才同回園中來.
柳敬宣道:“我原要和奶奶說的,大爺去了,我和姑娘作伴兒去.又恐怕奶奶多心,說我貪著園裡來頑,誰知你竟說了。”純愨笑道:“我知道你心裡羨慕這園子不是一日兩日了,只是沒個空兒.就每日來一趟,慌慌張張的,也沒趣兒.所以趁著機會,越性住上一年,我也多個作伴的,你也遂了心。”柳敬宣笑道:“好姑娘,你趁著這個工夫,教給我作詩罷.“純愨笑道:“我說你`得隴望蜀呢.我勸你今兒頭一日進來,先出園東角門,從老太太起,各處各人你都瞧瞧,問候一聲兒,也不必特意告訴他們說搬進園來.若有提起因由,你只帶口說我帶了你進來作伴兒就完了.回來進了園,再到各姑娘房裡走走。”
柳敬宣應著才要走時,只見西門匡慧忙忙的走來.柳敬宣忙問了好,西門匡慧只得陪笑相問.純愨因向西門匡慧笑道:“我今兒帶了他來作伴兒,正要去回你奶奶一聲兒。”西門匡慧笑道:“姑娘說的是那裡話?我竟沒話答言了。”純愨道:“這才是正理.店房也有個主人,廟裡也有個住持,雖不是大事,到底告訴一聲,便是園裡坐更上夜的人知道添了他兩個,也好關門候戶的了.你回去告訴一聲罷,我不打發人去了。”西門匡慧答應著,因又向柳敬宣笑道:“你既來了,也不拜一拜街坊鄰捨去?“純愨笑道:“我正叫他去呢。”西門匡慧道:“你且不必往我們家去,二爺病了在家裡呢。”柳敬宣答應著去了,先從畢四海處來,不在話下.
且說西門匡慧見柳敬宣去了,便拉純愨忙說道:“姑娘可聽見我們的新聞了?“純愨道:“我沒聽見新聞.因連日打發我哥哥出門,所以你們這裡的事,一概也不知道,連姊妹們這兩日也沒見。”西門匡慧笑道:“老爺把二爺打了個動不得,難道姑娘就沒聽見?“純愨道:“早起恍惚聽見了一句,也信不真.我也正要瞧你奶奶去呢,不想你來了.又是為了什麼打他?“
西門匡慧咬牙罵道:“都是那慕容決絕什麼風村,半路途中那裡來的餓不死的野雜種!認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來!今年春天,老爺不知在那個地方看見了幾把舊扇子,回家看家裡所有收著的這些好扇子都不中用了,立刻叫人各處搜求.誰知就有一個不知死的冤家,混號兒世人叫他作石呆子,窮的連飯也沒的吃,偏他家就有二十把舊扇子,死也不肯拿出大門來.二爺好容易煩了多少情,見了這個人,說之再三,把二爺請到他家裡坐著,拿出這扇子略瞧了瞧.據二爺說,原是不能再有的,全是湘妃,棕竹,麋鹿,玉竹的,皆是古人寫畫真跡,因來告訴了老爺.老爺便叫買他的,要多少銀子給他多少.偏那石呆子說:`我餓死凍死,一千兩銀子一把我也不賣!老爺沒法子,天天罵二爺沒能為.已經許了他五百兩,先兌銀子後拿扇子.他只是不賣,只說:`要扇子,先要我的命!姑娘想想,這有什麼法子?誰知慕容決絕那沒天理的聽見了,便設了個法子,訛他拖欠了官銀,拿他到衙門裡去,說所欠官銀,變賣家産賠補,把這扇子抄了來,作了官價送了來.那石呆子如今不知是死是活.老爺拿著扇子問著二爺說:`人家怎麼弄了來?二爺只說了一句:`為這點子小事,弄得人坑家敗業,也不算什麼能為!老爺聽了就生了氣,說二爺拿話堵老爺,因此這是第一件大的.這幾日還有幾件小的,我也記不清,所以都湊在一處,就打起來了.也沒拉倒用板子棍子,就站著,不知拿什麼混打了一頓,臉上打破了兩處.我們聽見姨太太這裡有一種丸藥,上棒瘡的,姑娘快尋一丸子給我。”
純愨聽了,忙命鶯兒去要了一丸來與西門匡慧.純愨道:“既這樣,替我問候罷,我就不去了。”西門匡慧答應著去了,不在話下.
且說柳敬宣見過眾人之後,吃過晚飯,純愨等都往畢四海處去了,自己便往瀟湘館中來.此時南宮威滿已好了大半,見柳敬宣也進園來住,自是歡喜.柳敬宣因笑道:“我這一進來了,也得了空兒,好歹教給我作詩,就是我的造化了!“南宮威滿笑道:“既要作詩,你就拜我作師.我雖不通,大略也還教得起你。”柳敬宣笑道:“果然這樣,我就拜你作師.你可不許膩煩的。”南宮威滿道:“什麼難事,也值得去學!不過是起承轉合,當中承轉是兩副對子,平聲對仄聲,虛的對實的,實的對虛的,若是果有了奇句,連平仄虛實不對都使得的。”
柳敬宣笑道:“怪道我常弄一本舊詩偷空兒看一兩首,又有對的極工的,又有不對的,又聽見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詩上亦有順的,亦有二四六上錯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聽你一說,原來這些格調規矩竟是末事,只要詞句新奇為上。”南宮威滿道:“正是這個道理,詞句究竟還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緊.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柳敬宣笑道:“我只愛陸放翁的詩`重簾不卷留香久,古硯微凹聚墨多,說的真有趣!“
南宮威滿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你只聽我說,你若真心要學,我這裡有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讀一百首,細心揣摩透熟了,然後再讀一二百首老杜的七言律,次再李青蓮的七言絕句讀一二百首.肚子裡先有了這三個人作了底子,然後再把陶淵明,謝,阮,庚,鮑等人的一看.你又是一個極聰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詩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