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冰釋前嫌
章節報錯
柳敬宣略一沉吟,然後朗聲答道:“當今聖上每年都會撥出四百萬兩白銀來治理黃河水患。我江蘇省可以抽取一百五十萬兩。我們還可以發動黃河沿岸及江蘇、兩淮各地的鄉紳進行募捐,凡是出錢的可以在新渠邊上立上功德碑,刻上他們的名字。如果還不夠,我想江蘇道的鹽稅與煙稅可以向聖上申請撥出一部分,這大概應該夠了。”
阿山聞了聞手中鼻煙壺,問道:“那工期需要多長時間,民夫又需要徵調多少人呢?”
柳敬宣猶豫了一下,聲音放輕:“工期大約需要三年,民夫需要大概十萬人。”
阿山不由得皺了一下眉頭:“三年,這時間是不是太長了。而且民夫需要十萬人,這也太多了。”
柳敬宣掃了一眼阿山的臉色,不緊不慢地說道:“啟稟大人,這三年時間並不算多。當初隋朝開挖通濟渠就徵調民夫百萬,耗時三年。今日之工程雖比不得京杭運河,但時間和人力也是不能馬虎的。”
阿山看了看身邊各位官員,問道:“諸位大人有何看法,還望直言。”說完,阿山的眼光落在了張鵬翮的臉上。
張鵬翮會意,立刻起身說道:“總督大人,柳大人說得有道理。不如讓他擬一個方案,然後由下官寫一道奏摺,然後總督大人親自呈請當今聖上,由聖意裁決如何?”
阿山又看了看宋犖等人。
宋犖微微一笑:“下官也贊同張大人的建議。”
劉明繕在一邊同樣點頭稱是。具體可行不可行,劉明繕自己也不清楚。他雖是兩榜出身,但對水利並不熟悉,所以除了附和,實在沒有別的辦法。
阿山也覺得柳敬宣的話很有道理,考慮再三,說道:“既然諸位大人意見一致,那就有勞柳大人三日後擬出一個治河方案。再煩請張大人寫一道奏摺,簽上各位大人的名字,最後由本官奏請皇上裁決。諸公辛苦了,來,喝茶。”
阿山將茶杯端起,只是在鼻子邊聞了聞,並無喝茶的意思。
宋犖、張鵬翮、劉明繕、柳敬宣均起身一同起身,說道:“下官等還有公事,謝大人盛情,就此告辭。”
阿山眯縫著小眼,滿意地點了點頭:“諸位大人既然公務多忙,本官就不便挽留了。送客!”
眾人走出總督衙門,張鵬翮上下打量柳敬宣,手撚長髯點了點:“柳大人,真是後生可畏啊!”
柳敬宣恭恭敬敬給張鵬翮施了一禮:“大人此話實在是折煞下官。適才下官信口雌黃,讓各位大人見笑,還請諸位大人見諒。”
宋犖走上前,說道:“張大人,你跟柳大人之間還有悄悄話沒有說完嗎?”
張鵬翮一笑:“哪裡哪裡。只是這柳大人從來沒有登過我的府門,談過任何治河一事。今日卻在總督大人面前,露了如此大的臉。”
宋犖笑道:“好大的醋意。”
柳敬宣再次躬身施禮:“下官知罪。但下官確實曾經拜望過張大人,也曾就治河一事奏請大人。可惜大人的門檻太高,下官沒能進去。而今日之事,本是總督大人問罪與我,治河一事不過是順帶問問下官而已。”
張鵬翮面現詫異:“果有此事?”
柳敬宣微微一笑:“總督大人回去,一問便知。”
張鵬翮的臉色鐵青,冷“哼”一聲:“我的護院竟然敢攔擋柳大人,定是索要門包了。如果不是今日你我相遇,險險誤了大事。這該死的奴才,看我回去不打斷他們的狗腿!
宋犖說道:“這張大人最近因為治河一事被人參了一本,皇上雖然沒有怪罪,但是派了官員下來查訪。張大人因為此事憂心不已,所以可能錯怪了柳大人。柳大人,你可不能挑理啊。”
柳敬宣連忙擺手,說道:“下官哪敢以小犯上,歸罪大人。下官只是實言相告。張大人治河多年,清正剛直,斷不會因為此事怪罪下官。”
張鵬翮的臉色稍有和緩,看著柳敬宣點了點頭。
宋犖說道:“張大人,雖然你們有些誤會,但這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看這柳大人年輕有為,不次於北溟公,將來必是你張大人的又一得力臂膀。”
張鵬翮一臉肅然,對柳敬宣說道:“柳大人,適才廳堂之內本官對你頗有微詞,還望見諒。既然宋大人如此說,希望我們今後能夠精誠合作,共同治理黃河。我張鵬翮擔保,從今往後,這治河總督衙門的大門,對於柳大人你時刻都是大開的。”
柳敬宣向張鵬翮深施一禮:“多謝張大人。”
總督衙門內,阿山送走各位大人後,大堂側面的屏風後走出兩個人。
阿山立刻上前,雙膝跪倒,叩頭施禮道:“奴才叩見四爺、十三爺。”
從屏風後走出的是兩個年輕的公子。年齡較大的約莫二十六、七歲,上中等身材,光頭沒有帶帽子,一條烏黑油亮的大辮披在身後。身上穿寶藍色劍袖褲褂,前後心各繡有一隻雄鷹,腰中繫著一條鑲著金扣的玉帶。脖子上掛了一串佛珠。此人眼睛明亮,神情凝重,氣度不怒自威。
身後的年輕人大約十八、九歲,身材比年長的公子高了一些。同樣是一身藍色褲褂、紮襟劍袖,腰中繫著一條墨綠色的腰帶。脖子上掛著一串玳瑁串成的珠鏈。眼眉濃重如刀,面容清秀,器宇軒昂。
為首的公子急忙上前相攙,說道:“阿山大人,你乃朝廷一等大員,我等兄弟可受不起這如此大禮。”
年齡較小的公子也說道:“是啊。這又不是在廣庭大眾面前。這私底下,不要這麼拘禮,怪別扭的。”
阿山站起身來,臉上拼命擠出笑容,如綻開了一朵狗尾巴花:“多謝二位殿下。您二位乃是龍子。下官官職再高,也是二位爺跟前的一條狗。龍子面前,下官焉敢造次。”
這兩位公子不是別人,正是當今大清皇帝康熙的第四子胤禛、第十三子胤祥。此二人來到江蘇,是奉康熙皇帝所差,查詢江蘇貪賄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