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蘭雅在廚房發現的新食材,就是大豆,這可是好東西,有了這樣食材以後,能做成不少食物。

直接打成漿,能做成豆漿喝,要不就做成豆腐,芙蘭雅上輩子看過一個笑話,說豆腐嫩了可以吃豆花,豆腐老了可以吃豆乾,剛好合適就是豆腐。

甚至放壞放臭了了也不怕,毛豆腐臭豆腐瞭解一下?怎麼樣都不會虧。

雖然實際上還有些工序,並不是說起來這麼簡單,但是從另外一方面,也能瞭解到大豆能做成多少美食。

甚至還有醬油等等調料,也是需要大豆,芙蘭雅倒不是想自己做醬油,她雖然現在廚藝水平還不錯,但是有現成不錯的調料。

幹嘛非得自己做,要做也要做點特別一點的調料,得是系統商店裡買不到的特別。

現在剛好是早上,芙蘭雅看到大豆的一瞬間,就已經想到要吃什麼了,她已經想吃豆花很久了,白白嫩嫩的豆花。

不管是撒上肉醬、榨菜、木耳、香菇或者海帶絲、紫菜、蝦皮什麼的,再放點辣椒油、香菜、醬油、醋、韭菜花、蒜泥、蔥花等等。

還能加點香香脆脆的炒豌豆,麻辣鹹香的鹹口豆花也是非常不錯的。

當然不想吃鹹口的,那麼還可以吃甜口豆花,加上糖漿或砂糖、紅糖,桂花蜜等等,還可以放些綠豆、紅豆、各色水果或是芋圓之類的。

夏天還能將豆腐花放涼了吃,就像是不透明的冰粉一樣,冬天就可以加點熱糖水食用,或者為了驅寒還能在糖水中加入薑汁。

在芙蘭雅的上輩子,南北方的甜鹹豆花之爭,一直都是熱門話題,不過芙蘭雅倒是沒有什麼特別的偏好。

鹹口的能吃,甜口的也能吃,兩種不同的風味,只要不是混在一起吃,芙蘭雅覺得她都沒問題。

鹹口的可以當做一道小菜,甜口的可以當做一道甜品,似乎沒什麼衝突,所以那些為了一個口味爭來爭去的人。

芙蘭雅是不太能瞭解,當然也有可能,人家在本地吃習慣了那種口味,沒有吃過另外一種的,可能覺得難以理解。

也有可能兩章都吃過,但是自己本地的口味更佳適應一點,自然就會覺得本地的口味更好吃,要芙蘭雅說,只要好吃,自己喜歡就可以了。

幹嘛非得管那麼多,還要爭一下鹹甜口哪個更好吃,就連粽子湯圓什麼的,鹹甜口也要爭一爭。

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習慣,每個人也有每個人的口味,喝飲料都有那麼多口味,還有些差不多,那不一樣還是各人各人的喜好。

完全沒必要爭長短,更何況,豆花的口味,好不好吃,還要看很多因素,怎麼可能就是甜的和鹹的就能概括。

不過芙蘭雅完全不會在意這個,她想得是,這個世界應該沒有過這種食物,也不知道他們會更喜歡哪一種口味。

芙蘭雅是打算兩種都做,反正做好一大鍋豆花,配菜小料都放在一旁,喜歡吃哪一種就自己放。

芙蘭雅想了想,看在波波和噬魔花表現得這麼好的份上,一會兒多做點,它們都有份,不過波波可能就只有豆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