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畢,鳳英開口:“故事有五大概,其一為《退避三舍》,說的是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援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其二為《一鳴驚人》故事,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莊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莊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其三故事為《臥薪嚐膽》,說的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了吳國。

第四則故事是《紙上談兵》,說的是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奎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作,自以為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

果然,於公元前二百五十九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第五則故事是《老馬識途》,是說初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嚮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這便是春秋戰國時期最為著名的五則故事,這些故事……是小女,杜撰的,陛下切莫當真!”

鳳英口舌乾澀間,咬了咬牙把這些故事說成了是她杜撰的。這會她也不敢抬頭去看上方的天子,天子這會也沒有出聲,似是瞧著龍案出了神。

鳳英咬字清晰,說的緩慢天子聽的也是意猶未盡。一旁的那位官員早早奮筆疾書的把原話記錄下來了。等鳳英話畢大概五六分鐘,那人便吹了吹墨跡,把一張大而泛黃的文字小心翼翼摺好上送到了一旁的王總管手中了。

王總管小心翼翼的接過,一臉小心的瞅著面前的天子,低頭微微側身把手中的文字遞上了前。

天子接過文字輕輕開啟翻看了幾頁,見本上字跡工整還微溼潤著,皺了皺眉結便放下了。

“送下去吹乾了再遞上來!”天子把本子向著龍案上一甩,一旁站立不動的王總管疏忽身子一顫,趕緊上前拿過了那一本泛新的折本,連連諾諾告聲而下。

“你是鳳墨所出?”

過了很久很久,久到鳳英覺得是過了有一年了,上方才突然冒出了一聲,聲音洪亮,語氣中透著四平八穩之感。

“回陛下!是家父!”

“嗯,你這小丫頭果真是有些才華的,令朕很欣慰!今日便到這裡吧!你回去後努力些在桃花節能脫穎而出自是最好!下去吧!”

說著就見上方的天子微微起了身,身旁站立的王總管早已先見之明的上前扶住了這位天子。似是又想起了什麼,這位天子突然轉了步伐向著下方鳳英的方向駛來。

“你多大了?”站定在一丈之遠處,天子淡漠而問。

“回陛下!今年堪堪十一了!”

“嗯。”聽言揮了揮手,鳳英可見的餘光內那位身高八尺長的天子終是消逝在內殿口處。

過了很久鳳英才抬頭移動了一下身子,這會因為長時間的跪拜,兩腿剛邁開些不支,差一點跌倒在地。鳳英咬牙忍了忍,僵硬著步伐一瘸一拐的向著大殿出口處挪去,這一段來時並不覺得太長的路,這會也是硬生生的走了很久很久。

離門處還有半丈距離時,突然從兩處冒出來兩個身影,還不待鳳英看清面前是什麼人,就被兩個模糊的人一前一後抬著向殿外而去。

鳳英驚訝之餘也沒有出聲,這會她整個人都是倒著頭的,因著頭朝下也看不清這兩人是個什麼人,晃晃糊糊間鳳英瞅見身旁之人的衣著很快她便猜測到一些。

呃,是兩個太監。想到這裡鳳英大概也明白了,這是當今天子特意為她安排的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她想能從皇殿內被人和和氣氣抬出來的,估計也只有她這一位了。嗯……很與眾不同呢。

抬著走了一會,鳳英便又被這兩太監捯飭了一下位置,現在是頭朝上,她也能看清楚四周的建築和這兩位太監面容了,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了。

兩名太監面無白鬚頭戴沿帽也看不出大概年紀,也實在沒什麼好看的,被翻來翻去間,鳳英暈乎乎的閉上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