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感悟(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淺夏得獎影視慶典的輿論還沒平息之時,華宇娛樂發出重磅訊息,淺夏正在籌備她的第一張專輯。
這個訊息一出,掀起了軒然大波,網路上又像炸開鍋一樣水軍一片。
華宇娛樂要的就是這個效果,借勢造勢,將淺夏推向風口浪尖,才能登峰造極。
而沈默更是對淺夏如影隨形,不管是招來記者會,還是接受媒體採訪,或是參加娛樂節目,哪哪都有他。
沈默的陪同,就是淺夏最好的造勢,有沈默的支援,淺夏進軍歌壇的前景一片光明。
加上娛樂新聞的大肆報道,淺夏進軍歌壇,那是強勢來襲,一氣呵成。
根據淺夏唱的那首《如果愛情有奇蹟》來斷言,淺夏很有唱歌的潛質,這點,眾所周知。
許多歌壇界的明星,因為淺夏的事業轉換,都擔心自己在歌壇的地位不保,許多人也紛紛在公司的安排下進軍影視界。
作為明星,歌手成演員的大有人在,而演員成歌手的,就比較少,一般的演員最多唱一兩首歌,不會去搞專輯,除了兩種人,一種是實力超強的,做演員只是為自己打好人氣的。
另一種就是有靠山支援,專門為她定製專輯,但這種人,能賣出的專輯很少,在歌壇也就混不開。
這世道的確是有錢說話的世界,但實際同樣重要,不然只能是扶不起的阿斗。
而淺夏兩種都擁有了,既有靠山,又有實力,更不缺人氣,天時地利人和,只欠她這股東風。
娛樂界內,影視,歌壇算拿下的明星也不在少數,大部分都是歌壇出道,涉及影視。
而身為影視出身,涉及歌壇的淺夏,她現在的目標,就是打破那些人的紀錄,完成她另一番成就。
第一張專輯已經準備就緒,作為演員,首次亮相歌壇尤為重要,所以,淺夏這次的專輯,都有著名音樂製作人貝達芬,為淺夏量身打造,都是一些適合她的歌曲,曲目和淺夏第一首歌《如果愛情有奇蹟》的曲風一樣。
淺夏的聲音和唱時的嗓音,都適合這種比較傷感的愛情曲目,尤其是她那自帶傷感的氣息,透著一絲感傷的意味,這也許和她自小的親身經歷有關。
淺夏到錄音棚開始為自己的專輯錄音,看了下這些曲目,淺夏也很喜歡,並不是因為她適合,而是她能體驗這歌詞中的情感,很喜歡這曲風中的感覺,那種值得回味的愛情憂傷。
熟記曲譜,再看歌詞,淺夏對這首歌詞感覺由心底而生,淺夏拿著歌詞,進入錄音棚。
當音樂響起,淺夏閉眼感受,心境也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化。
對著話筒,唱出第一句,猶如天籟之音,讓人震撼,彷彿能感覺到她心底的憂傷。
讓人聽著不禁緬懷過去,撩撥起每個人心底對愛情的憂傷,留下傷感的淚水。
淺夏唱歌,更多的是投入感情,音質再好,唱歌還是得用心。
所以淺夏要麼不唱,一唱就淚流滿面,根本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對於歡快的歌,她不擅長,也就更不會唱。
有名望的音樂製作人就是不一樣,曲目新穎,藏著另一種感傷,非常適合淺夏的嗓音,更重要的,是淺夏十分喜歡。
也比專輯的主打歌選定一首名為《逞強》的歌,歌詞的感覺就像在說淺夏,淺夏感覺很親切,卻很神傷。
這首歌讓淺夏想起了她和沈默的經歷,想起了他們有過的曾經,想起了愛恨糾纏的心酸和分離。
這首《逞強》也是淺夏最喜歡的歌,也是淺夏最真實的情感表達。
其它歌曲都是貝達芬作詞作曲,只有這首《逞強》,貝達芬只做了曲,至於誰做的詞,貝達芬不願透露。
淺夏也沒多想,像這種大牌製作人,認識一些作詞人也不奇怪,說不定這首《逞強》就是貝達芬的一個作詞朋友給寫的詞。
這樣想想,淺夏就覺得,這也不是什麼事,只要歌好就行,也就沒太在意。
錄製現場,貝達芬全程監製,對淺夏的錄製效果很滿意。
能成為這麼知名優秀的音樂製作人,貝達芬對歌手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不僅要唱出他想要的效果,還要唱出歌的情感,將每首歌的精髓發揮到極致。
想要貝達芬寫歌,那個歌手就必須擁有他想要的歌喉來說服他。
當然,能找貝達芬寫歌的人,少之又少,對於淺夏這樣的新人,就算擁有這樣的歌喉,那也要有能見貝達芬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多虧了沈默,而說服貝達芬的理由,就是淺夏的第一首歌——《如果愛情有奇蹟》。
更讓淺夏想不到,是沈默和貝達芬是校友,兩人在國外留學認識,交情也很不錯,貝達芬能有今日的成就,聽說沈默也有不小的功勞,至於是什麼,沈默不願說,貝達芬也不方便透露。
如果是金錢或關係上的幫助,沈默的確可以,但是……
“貝達芬也是富家子弟,如果他要靠金錢或關係來成名,根本不用等這麼久,他是個十分追求完美的人,如果找不到能唱好他音樂的人,再高的價錢,他的音樂也不會賣。”所以才會任自己的才華沉溺這麼長時間?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