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朱院士是相信楊銳的科研能力的。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他雖然不是生物學的專家,但他了解國內的科研狀況。

也正是因為了解國內的科研狀況,他才更加理解楊銳目前所達成的成就,是何等的驚人。

不過,科研能力終究是科研能力,科研組織工作,又是另一回事了。

在朱銘同志看來,這種組織工作,雖然不像是政治組織工作那樣錯綜複雜,但是,終究是需要一些經驗來處理的。

才剛剛進入科研圈子的楊銳,連國內的科研院所的科研進度都不瞭解,又何談發展計劃呢

如果全國在某項研究方面,都是處於低水平的,那麼,提出高水平的發展技術,或許就可以稱作是好大喜功了。

同樣的,如果國內的某項研究是世界級的,那麼,如果要維持它在國際上的地位,就不免要進行大量的投資,但總預算是有限的,將大量的資金投給一家傳統而強悍的研究所是沒問題的,將大量的資金投給行政級別較低的新興實驗室就是另一回事了。

總而言之,朱銘同志並不認為楊銳具有處理此等複雜關係的能力。

然而,朱銘瀏覽了全文,卻發現了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

楊銳提交的發展綱要的部分內容,和他不久前看過的檔案,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稍等一下。朱院士站了起來,開啟另一邊的檔案櫃,並從裡面取出了另一份檔案袋,翻閱起來。

他翻的很快,先是對比了目錄,接著,又對比了內容。

朱銘沒有找到相同之處,但是,相似之處卻是很不少。

朱院士不由的皺起了眉頭:楊銳,你認識武岱院士嗎

楊銳用了兩秒鐘回想了一下,道:不認識。

兩系法亞種間雜交水稻乙型肝炎疫苗柱層析生產工藝,高效固氮的大豆根瘤菌,牛的胚胎移植,楸有水稻和玉米的聯合固氮,你選擇的重點專案,和武岱院士選擇很像啊。朱院士說話直來直去,主要是為了節省時間。

他覺得已經花費了很多時間在楊銳的檔案上了,不免有些厭倦曲曲拐彎的對話。

內心裡,朱院士有點將軍的意思。

楊銳卻是輕鬆一笑,道:英雄所見略同嘛。

朱院士被楊銳說的嘴角一抽,不由道:這個成語,通常是第三方來說的吧。

楊銳點頭:英雄所見略同。

朱院士翻翻眼皮,總算他是見過各種性格古怪的學者的,也只是低下頭,繼續默默的。

要說起來,他問到武岱院士,本來就是有些著急了。終究還是潛意識的認為,楊銳還是名年輕學者,並不是有資格做出發展綱要的。

楊銳連續回了他兩遍相同的成語,終於讓朱院士靜下心來。

指責抄襲或者借鑑,對學者來說,都是非常嚴重的事件,理應嚴肅。

朱院士再不情願,也只好用更多的時間在楊銳的檔案上。

當著楊銳的面,朱銘也不避諱了,就將兩份報告鋪開,比較了起來。

楊銳施施然的喝著茶,等著朱銘的決斷。

他最不怕的就是比較了。

武岱院士的文章,他的確是看過的,但是,863計劃的最終版本,卻並不是武岱院士的版本。

原因很簡單,武岱院士撰寫的生物學發展綱要,太過於偏重於農學,更準確的說,武岱院士身為農學方面的學者,他對農學更加熟悉,以至於他的文章,不由自主的帶著強烈的個人風格。

每個人都對自己瞭解的領域,更加贊同,這是種難以避諱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