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學術期刊終究是一種期刊,他們也是需要關注度,需要學者們的認可的。

當然,僅此一點,並不足以登上《自然》。

畢竟是世界上屈一指的著名期刊,噱頭也就是錦上添花的作用。

楊銳真正有自信的地方,還是他設計的引物。

引物是做pcr的前提。如果將pcr形容成是一臺電腦的話,引物就這臺電腦的應用程式。做不同的實驗,就要設計不同的應用程式。21世紀的引物已經有通用的設計模板了,工作相對簡單,可以比喻成是電腦的作業系統,但在1985年,剛剛誕生不久的pcr技術,更像是一臺複雜的大型機,既沒有作業系統可用,也沒有容易的輸入輸出方法,每次研究,都需要額外的設計和專門的應用程式。

這時候,楊銳設計的引物,其實就是一個極好的範本。

楊銳相信,會有很多學者,願意看一看他親手製作的pbsp;儘管遠遠不能稱得上完美,但是,學術哪裡有什麼完美之事。

另一方面,楊銳又將自己的論文,同步寄給了達爾貝科等學者,既是與之做進一步的交流,也是敲敲邊鼓的意思。

透過信件來交流工作,這是西方學者幾百年前就很熟悉的事了,高斯的一些研究,還是從他往來的信件中搜羅出來的。

而在電子郵件普及以前,各國的學者基本還是維持著這種交流方式。

反正,對於學術研究來說,幾天或者十幾天的延遲時間,算不得什麼。

達爾貝科等人也很樂意瞭解楊銳的工作。就生物學目前的展來說,拳頭人物就是那麼幾個,楊銳勉強也能位列其中,大家自然有要了解他的意願。

總的來說,楊銳要在《自然》上表論文,不像是國內期刊那麼容易,卻也不是太難。

就是楊銳自己還不甚瞭解自己的影響力,這一篇論文,也可以算作是一次嘗試了。

楊銳安靜的等待,順便繼續指揮著遺傳工程實驗室進行系統化的實驗——第一批1o只西門塔爾牛,被牽入了遺傳工程實驗室的後院。

臨時製作的牛圈略顯簡陋,但西門塔爾牛們大約是不在乎的。

幾名實驗員都好奇的打量著這些牛,對於習慣了黃牛的人來說,健壯的西門塔爾牛,確實顯的高大健壯的多。體積上,有點像是中華田園犬和二哈的差距。

孫正初和王子昂,迅的為1o頭牛做了體檢,並且記錄了資料。

他們兩人都是傳統的遺傳學家出身,常年為動物解決生理問題。

新來的十頭牛,也就變成了孫正初和王子昂的責任。

楊銳基本不用再行管理,他不懂養牛,也不懂得怎麼照顧牛的幸福生活,事實上,他也用不著做這些。

現在,所有的點都已攻破,所需要的,就是按照之前的順序,再來一次罷了。

喜歡重生之神級學霸_志鳥村請大家收藏:()重生之神級學霸_志鳥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