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章 科研人的態度(第2/3頁)
章節報錯
若不是有中國市場這麼大的背景,楊銳就是想拉一個高價出來都不行。
當然,現在的高價,對楊銳來說也不是問題。
所有的里程碑都是針對西地那非的降壓效果的,並不針對其他適應症,輝瑞雖然不是很情願這樣簽約,也是捏著鼻子認了。
其實,大部分的藥品都是有額外效果的,用專業的話來說,就是可以針對其他的適應症。
簡單來講,藥物的副作用,就可以作為藥物的新適應症。
例如最常見的腹瀉。
腹瀉是很多藥物的副作用,但是,如果腹瀉的效果好,那容易產生腹瀉的藥物,自然可以當做瀉藥來用。
反方向來說,有的藥品會造成患者便秘,那麼,如果便秘的效果好,是不是就能做成止瀉藥呢?
再比如,降壓藥常見的副作用裡,往往有心動過速。對很多病人,尤其是老年病人來說,這是不好的,但是,對於心動過緩的病人來說,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於是,噠噠,一款能夠治療心動過緩的藥品就新鮮出爐了,其副作用是降壓……
同樣的道理,有的藥品的副作用是降低心律,於是,對於心動過速的病人來說,它又能發揮作用了。
由此可見,萬能藥在化學藥物時代,是不可能出現的。
你的藥品不能既造成腹瀉,又止瀉,同樣不能既降壓,又提高血壓,既提升心律,又降低心律。
阿司匹林已經堪稱是神藥了,它能消炎止痛治感冒,又能抑制血小板,預防中風,即使如此,試試投餵阿司匹林給患有血友病的貴族們,對方肯為之打碎八柄權杖,讓後讓你賠上面的寶石。
對醫藥公司來說,開發一款藥品的新適應症,是提高利潤之事。
因為動物實驗和臨床一期二期都不用做了,只要在臨床三期證明它的療效,成本相對是比較低的。
但是,並不是每種藥物都是阿司匹林類的神藥,開發新適應症的藥品,能表現良好的其實並不多,銷量自然不容易提上去。
再一個方面,專利期也不是無窮無盡的,一款藥物的普遍專利期在15年略多,多出來的部分通常就是申請出來的額外專利期,但也都是個位數的,換言之,能壟斷銷售25年的專利藥是極少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開發新的適應症,增加的就是“略多”的部分,等於用臨床三期四期等後續成本,換取了個位數的專利期增加。划算不划算,還不一定呢。
大部分時間,開發新適應症,與其說是找到了藥物的新用法,不如說是醫藥公司延長專利期的小伎倆。
再深入的想一想,藥品的新適應症就等於是副作用,對新適應症的療效越好,也就證明副作用更強更明確,對於一款藥物來說,這是一把雙刃劍,醫藥公司寧願要一款副作用極微,找不到新適應症的藥品,恐怕也不願意要一款副作用極強,有多種新適應症的藥品。
用拍電影來打比方,一款藥物原本的適應症,就相當於影院票房,它是公司賺錢的主要法門。而新適應症就相當於dvd,藍光碟片,周邊等等的銷售收益,是有一些公司比較擅長這些,並且透過此點賺到了錢,但畢竟不是主流,也不穩定。
輝瑞在楊銳的堅持下,放棄部分的後期利潤,專注於主要收入部分,也是有自己的套路的。
單論盈虧的話,在楊銳1.8億美元美元的款子到賬之日起,他們就已經賺了,後面的都是純利潤。
當然,楊銳是不可能一口氣拿出1.8億美元的。
透過幾位大佬的協調,這些錢,就由楊銳以華銳公司的名義,從工農中建四大行貸了出來。每家承擔數千萬不等的額度,一個個都駭的臉色蒼白。
不僅如此,後期的2億美元加2億美元的里程碑,楊銳也是沒錢給的——上市就要給的里程碑,是不論銷售額多少的,前期能做出年銷兩三億美元的藥物,也是不多見的。
輝瑞自然不能讓自己精心設計的里程碑打了水漂,別說楊銳沒那麼多錢,就是有也不行。一款藥物的開發週期動輒以十年計,這段時間,他把錢花完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