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8章 補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類比一下的話,技師很像是軍隊裡計程車官。
在小規模的戰鬥中,他們可能比軍官還要有用。
但是,技師與士官一樣,晉升就非常困難了,提升的空間也有限。
在軍隊改革中,中國最終也是搞出了職業士官的制度。
而在研究系列中,國內是否需要技師,仍然處於爭論當中。
楊銳卻不管這些,自顧自的搞了相應的序列,再將人事關係丟到分院就算完了。
在分院工作的研究員們,很快都感受到了工作的變化,但是,反對者幾乎沒有。
短時間來看,科研是個很透明的體系,自己的能力如何,做的好不好,有沒有潛力,個人的心中都有一杆秤。
對於許多隻能在海淀區遺傳工程實驗室裡工作的科研員來說,他們能向技師的方向發展,已經很不錯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且,技師一樣是有跳出的空間的。
最近的例子,就是谷強同志。
“恭喜本所研究員谷強,發表論文於《自然》……”
食堂前的公告欄裡,金黃色的大字與頭等的橫幅一樣顯眼。
而在公告欄和橫幅的下方,還有紅色的大字和橫幅:“恭喜本所研究員谷強,連續發表4篇論文於頂級期刊。”
頂級期刊,在研究所繫統內,是直接表明的,包括s在內,一個個的名字,都是寫出來的。
頂級期刊配人名,在楊銳的推廣下,很快成為了楊銳下屬幾個實驗室的最高榮譽。北大、清華和中科院,也都有意識的學了去。
榮譽,是打破一切禁錮的法寶。
谷強紅光滿面,就站在食堂門口向大家作揖,像是新郎官似的。
很快,楊銳也帶著許正平、簿耿鑫等人,一併前來。
“恭喜恭喜。”楊銳老遠抱拳,並且送上一封紅包。
紅包是他自己出錢的,得了諾獎之後,楊銳開銷要自由許多。給發表了頂級論文的作者發紅包,也快被楊銳完成一個傳統了。
“謝謝楊教授。”谷強捏了一把紅包,更加激動和感謝了。
這篇論文,正是楊銳答應,還給他的論文。
為了在競爭中獲勝,谷強開發出來的“一鍋攪”的技術,並沒能第一時間發表。
不管是從個人還是學術角度來說,谷強都等於對團隊做出了巨大的犧牲。
因此,楊銳曾經許諾,一旦該技術被人提前發表了,就還一篇頂級期刊的署名論文給谷強。
谷強的運氣不錯,並沒有失去“一鍋攪”的署名權,儘管如此,楊銳後期還是給谷強了福利——另一篇《自然》期刊的第一作者,以示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