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企業老闆的話,老闆一定會罵一句神經病!工人的工資多高啊,稍微有點技術水平的,一個月都超過五千塊了,再要懂點馬克思原理什麼的,月薪妥妥的破萬,誰願意用這麼貴的人工去搞研究啊。

養一個研究員,一個月三五千塊錢就夠了,就是這樣,工廠都不願意養,誰知道他用多久才能研究出什麼東西來。

養一個薪水兩倍於研究員的工人去搞研究,這樣的浪費精,還不趕快開除了事,難道等他傳染全廠嗎?

想想一家工廠裡,工人們一邊工作,一邊聚精會神的思考著研究,順手用生產級的原料做實驗,浪費老闆一褲襠的場景,令人心醉。

不過,作為科研的大後方,工廠的技術含量越高,對於科研的促進能力也就越強。

就好像科研所需的各種試劑、裝置,歸根結底還是得要工廠生產出來的便宜,哪怕是採用實驗室製備的,也總得有化學純分析純的基礎試劑。

從根子上,楊銳也不介意花費一些時間,幫這些國企工廠重整旗鼓。

反正都要花時間來購買裝置,重做專案,自然是要選擇價值較高,利潤豐厚的。

楊銳對資訊的瞭解,在這個時代是超人一等的,而他目前的身份,又讓他在使用這些資訊的過程中,具有超人一等的姿態。

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獲得者,預判未來十年或者二十年的化工與醫藥產業發展,準確了就是遠見卓識,不準確才是稀罕。

事實上,楊銳目前的身份地位,免不了要寫相關的產業發展的論文的,到時候,別說是分析一二十年的產業發展了,甚至會有人讓你判斷五十年後的世界。

包括胡池、陳廠長等人在內的企業界人士,在整個歐洲的遊歷過程中,基本保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然而,他們並沒有太多的選擇。

裝置購買的機會是一閃而逝的,楊銳並不會在一個工廠,甚至不會在一個城市停留太長時間。廠長們放棄一次裝置的購買,再要輪到自己,就要等待很長時間了。

而且,下一次,他們還是沒有太多的選擇空間。

這個時候的代表團,就像是交了意向金的購房者,只能在開發商給出的有限空間裡做選擇了。

在87年的冬日裡,還沒有人知道,他們今天的選擇,究竟是價值幾何。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卻有一些相同的故事,在不同的企業中流傳:當初我們廠要是再多捐幾十萬就好了,那時候有個專案,x選走了,賺了不知道多少,當時要是讓我們先選了,哪裡還有他們的事。

(本章完)

喜歡重生之神級學霸_志鳥村請大家收藏:()重生之神級學霸_志鳥村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