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我們的街坊(第2/3頁)
章節報錯
劉炳賢抬起腳來,很想揣在這家人的門上。
然而,看著硃紅硃紅,新漆的大門,劉炳賢終究是沒下腳。
京城人氏,不能如此的不講究,旁的不說,把人家的漆給踹壞了,終歸是要賠的,看這個漆的樣子,怕不止幾萬雜碎湯的價格。他要是有這個錢,又何必與街坊吹牛呢,直接提一副下水,在巷子裡逛個七進七處的也就行了。
不過,劉炳賢卻不準備如此輕易的放過這家人。
他恨恨的想:“我治不了你,總有人治得了你。”
說過,劉炳賢抬腳就往街道辦的方向走,中間還回了一趟家,把買來的早餐給家裡送了去。
半個小時後,街道辦的小陳,就百無聊賴的跟著劉炳賢到了新漆了硃紅大門的人家。
“喂,戶主在不在?”小陳抬了抬頭,問了一聲。
建築工人見他穿著幹部服,又瞅見後面的劉炳賢,暗說了一句“晦氣”,問:“你哪位?”
“我是街道辦的,證件在口袋裡。”
工人皺皺眉,道:“戶主裡面呢。”
“那我們進去看看?”小陳還是客客氣氣的,但是一種具有權力的客客氣氣。
如今街道辦的權力很大,尤其是對普通居民來說,基本兼具小政府的職能,其行政級別和鄉鎮也是一樣的。雖然仍然及不上鄉鎮的權力,但那看是和什麼時期比,8o年代的街道辦,比起二三十年後的鄉鎮機構,權力說不定還要大上一絲絲。
事實上,二三十年後,許多人還經常需要到街道辦開具各種證明,比如讀書上大學或者落戶什麼的,這對後世人來說,就是個例行公事的事,但在86年可不是,若在再早一些,有的人甚至就可能因為街道辦卡著一件事,而不能讀書甚至工作的。
當然,不管是哪個年代,街道辦的權力都是針對普通群眾的,而在北a京這片地兒,普通群眾的定義實在是有些狹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看兩進的院子,小陳其實是不願意來的,不過,劉炳賢口口聲聲有大現,他不來還真不行。
建築工人從牆上跳了下來,將大門開啟,看了小陳的證件,呶呶嘴,道:“二門口聊天的就是了。”
小陳往前一看,嘖嘖兩聲道:“蠻大的啊。”
二進的房子通常是大院套小院的模式,因為前面一進以前是給下人住的,用不著做多大多豪,裡面的大院才是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自然要做的大一些,就像是後世房子也有個主臥客房傭人房的一樣。
這一套四合院又有些不太一樣了,二進的房子是大院並了一個大院,佔地比別人多了三分之一,前院的規模就起來了,照舊有一個天井的形狀,屋子的規格也大。
小陳在街道工作幾年時間了,也都是從外面看這房子,第一次進房子裡來,好奇的左右看看,才穿過小院,走向二進的門口。
劉炳賢亦步亦趨的跟著,又氣又嫉妒的看著四周。他們家裡是住大雜院的,其父建國後才分到了大雜院的四分之一,然後一口氣生了五個娃,如今全部長大成人了,除了老大求學,老三嫁出去了之外,剩下三個孩子也重新婚配,仍然擠在大雜院原來的房子裡。
雖然盡其所能的多搭了兩間房,但是,整個大雜院的面積加起來,還不夠人家外面這一進的房子。
劉炳賢再看二進門口的兩個年輕人,更是不爽。
這麼年輕就是戶主?不是貪汙犯,也肯定有其他問題。劉炳賢老神在在的想著,反正,告了他們也就告了,積極舉報總是好的。
小陳也是無可奈何,人家群眾舉報了,你不來看一看是說不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