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組學照亮了勇敢者的前路,正在改變基因學領域的生態,怯懦者或許會恐懼今天的基因組學,就像是他們當年恐懼基因學一樣,但是,先生們女士們,基因組學已經邁開了步子,我們要麼跟著它,要麼就只能遠遠的眺望它了……”林登的闡述淺顯而生動,很有七十年代的美國電影的風味。huotxt

而在中國人聽來,這種說話的方式,既有熟悉感,又有美國味,不禁大肆鼓掌。

為來自美國的友人鼓掌,大家都很賣力。

馬處長也是使勁的鼓掌,尤其是在楊銳走上臺以後。

“謝謝林登先生。”楊銳接過話筒,笑了笑,道:“感謝諾頓出版社的邀請,讓我們今天能共聚一堂,因為是來自美國的出版社組織的聚會,我們就暫且按照美國的規矩,先不請各位領導講話了……”

下面傳來一陣笑聲,對現在的國人,尤其是公務員和官員們來說,這樣的笑話的程度就很深入了。

楊銳再笑一笑,抓起小講臺上的基因組學,向眾人展示了一下,道:“我想談一談基因組學,更確切的說,是說說基因組學的發展,眾所周知,現代基因學和生物學的研究重點,是有關結構的,也就是說,我們目前希望和需要知道的重點是結構,基因的結構,蛋白質的結構,細胞的結構,這是我們在自然和細胞上看到的最多的文章,是目前的熱點,但是……”

“前瞻性的說,結構學不應該是我們的重點,當然,我們仍然需要研究結構,但研究結構,不應該是重點,也不應該是熱點……”

“重點和熱點是什麼,我認為,應當是功能!”

“功能基因組,功能蛋白質和功能細胞,才是我們的目標,重點和熱點,這也是我撰寫基因組學的主要原因……”楊銳的話題起的很高,眼神深邃。

他有理由用深邃的眼神證明,因為他正在做的演講,確實稱得上重要。

楊等於在在預言後基因組時代的到來。這裡的基因組,說的原本是人體基因組計劃,意味著有了人體基因組計劃以後的生物學。

不過,若是將人體基因組計劃的後基因組時代,換成有了基因組學以後的後基因組時代,似乎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問題的關鍵,只在於功能基因組,取代結構基因組這個事實。

而基因組學,原本就是對人體基因組計劃的理論指導。

簡而言之,基因組學就相當於建築設計,而人體基因組計劃是實際上的工程施工。

楊銳自然要乘此機會,多刷刷臉。

不要錢的預言對於普通人或許沒什麼意義,但在科學界卻具有極大的價值。

這樣的事情,楊銳之前就做過了,同樣收益非常。

所以,他忍不住又準備做一次。

就像是天家預測黑洞一樣,生物學家預測後基因組時代若是成功,同樣能聲名大振。

楊銳希望自己的基因組學,能借著後基因組的預言成功一飛沖天,到時候,人們再說起後基因組時代,自然會提到楊銳的基因組學。

甚至將基因組學稱之為整個後基因組時代的理論指導,也是有可能的。

所謂繞不過去的大牛,就是這樣一步步的站起來的,像是技術壁壘一樣,你要把一塊磚疊在另一塊磚上面,並在中間抹上水泥,這樣才會更穩固。

就好像牛頓,若是隻弄個牛頓萊布尼茨方程,這塊磚雖然結實的很,厲害的緊,也足夠牛頓和萊布尼茨被稱之為時代寵兒,但畢竟不是牛頓,可要是再加上積分的代數化這塊磚,那就不一樣了,這是將數學從感覺學科轉向思維學科的重要一步,是真正的自然科學的奠基人。

當然,如果僅僅如此,牛頓依舊不是牛頓,就是再加上解析幾何和極座標,再加上三次曲線和廣義算數,他也不是人們印象中的牛頓h而只能說是一名偉大的數學家,與小王子高斯,大皇帝尤拉齊架並驅。

而牛頓之所以是牛頓,在於他築起的大犇牆裡,還有牛頓三大定律組成的牛頓力學,還有萬有引力定律,還有行星定律,還有光學定律……所以,最終與他並駕齊驅的是愛因斯坦……

基因組學是楊銳的第一本著作,而且是極有代表性的大磚頭,楊銳因此花了很多心思,也將演講難得的延長到了十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