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半塘街(第1/2頁)
章節報錯
所有人都不拒絕去風月場所放鬆放鬆,唯獨慕容龍城婉拒了,他選擇一人獨自留在客棧休息。夏天南也沒有勉強他,不去更好,大家組團逛窯子,如果有這樣一個顏值太高的人在場,吸引大部分異性的注意力,會影響大家的興致——這種心情,在大學與女生宿舍搞聯誼時就有過深刻的體會,更別說酒吧泡妞了。
一行人安步當車,沿著街道慢慢走。一路上司馬德介紹道:“自古以來,江南出美女,最美數姑蘇,史上許多著名的女子,都是出自蘇州。春秋時期有以身許國的西施,秦時有烈女孟姜女,漢時有西楚霸王的愛妾虞姬、漢成帝時的趙飛燕姐妹,南齊時的蘇小小,隋末的紅拂女,唐朝的真娘……”
聽到他歷數各朝各代出自蘇州的美女,饒是夏天南興致不高,也聽得津津有味,這些人大多都聽過,在後世個個都是耳熟能詳的名字,沒想到都與蘇州有關。
林偉業插話道:“前面的都聽說過,可是這個真娘,著實沒印象。”
司馬德介紹道:“真娘乃蘇州名妓,本命胡瑞珍,出生於書香門第,從小聰慧、嬌麗,擅長歌舞,工於琴棋,精於書畫,為了逃避安史之亂,隨父母南逃,路上與家人失散,流落蘇州,因其才貌雙全,很快名噪一時。但她只賣藝,不賣身,守身如玉。其時,蘇城有一富家子弟叫王蔭祥,人品端正,愛上真娘,想娶她為妻,真娘因幼年已由父母作主,有了婚配,只得婉言拒絕。王蔭祥還是不罷休,用重金買通老鴇,想留宿於真娘處。真娘覺得已難以違抗,為保貞潔,懸梁自盡。王蔭祥得知後,懊喪不已,悲痛至極。斥資厚葬真娘於名勝虎丘,並刻碑紀念,載花種樹於墓上,人稱“花冢”,並誓永不再娶。現在真娘墓已是蘇州一景,文人雅士每過真娘墓,對絕代紅顏不免憐香惜玉,紛紛題詩於墓上。”
夏天南沒想到古代的妓女居然會為了保住貞潔自盡,瞠目結舌:“妓女不都是迎來送往,夜夜做新娘嗎?”他覺得古代的妓女和現代應該本質上沒有區別,都是操持皮肉買賣,出賣罷了。
司馬德呲之以鼻:“將軍說的那是娼,不是妓。”
林偉業也疑惑不解:“娼妓娼妓,不都是一回事嗎?”
“娼者,不過出賣皮囊,人盡可夫的庸脂俗粉罷了;妓者,自幼習得琴棋書畫,其中不乏佼佼者,吟詩作對、揮毫潑墨,才學不亞於科考中舉計程車子。”
林偉業閉上了嘴,很為自己的淺薄而羞愧。
夏天南想起了河上偶遇的那名女子,試探地問道:“這些名妓是否只賣藝不賣身?”
“這樣的人很多,她們清高自傲,看不上你,縱使你一擲千金,也難以留宿一晚;而才學人品足以打動其芳心,即使一名不文,也能成為入幕之賓。”
夏天南若有所思,看來,古代的名妓更類似於現代的明星,而不是普普通通的失足女。
一行人穿過蘇州繁華的商業區閶門,來到了司馬德口中的半塘街。這條街道沿河而建,透過一座座石橋與對面的街道相連,店鋪、住家鱗次櫛比,街道呈水6並行、河街相鄰的格局,建築精緻典雅、疏朗有致,街麵店肆林立,會館集聚,房屋多為前門沿街,後門臨河,有的還建成特殊的過街樓,當真是朱欄層樓,柳絮笙歌。河上裝載著茉莉花、白蘭花及其它貨物的船隻來來往往,遊船畫舫款款而過。
幾人四處張望,尋找傳說中的青樓。夏天南和林偉業二人左看右看,牌匾上處處可見“雲良閣”、“松竹館”之類的名字,就是不見“怡紅院”、“麗春院”這樣耳熟能詳的名字。
林偉業迷糊不已:“不是說這裡是能與秦淮河相提並論的紅燈區嗎?都在哪呢?”
司馬德神秘一笑,指著這些用詞文雅的牌匾,“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些都是啊!”
夏、林二人大吃一驚,還以為這些名字都是些書院、茶館之類的地方,沒想到都是妓院。正如夏天南對林偉業說過的那樣,古代妓院有點像現代的會所,承擔了高階社交場所的功能,完全不是林偉業想象中的那樣,僅僅只有錢色交易。
司馬德領著幾人來到一棟樓下,牌匾上寫著“樂雲樓”三個字。
“就是此處了。這裡有一位才色雙絕的奇女子,本是姑蘇人氏,曾經名動秦淮,後來因故回到了半塘,現如今是蘇州數一數二的風流人物,今日若能得見,就算不虛此行了。”
聽司馬德說的神乎其神,幾人將信將疑跟著他進了樂雲樓。他們幾人衣著光鮮,又非熟面孔,很快就有鴇母親自出來迎接。
“幾位客官,可有相熟的姑娘?”
司馬德直截了當地問道:“你家董姑娘可在?我家老爺今日誰都不見,就挑她。”
司馬德本是南京小吏,怎麼說也是官身,又是留都六部出身,成為夏天南手下後隱然為席智囊,見識過諸多大場面,總督巡撫見得也不少,現在還與前巡撫共事,所謂居移氣養移體,自然有一股上位者的氣度。
鴇母閱人無數,眼睛毒的很,見這樣一位人物還只是隨從,可見他口中的老爺非富即貴。她迅鎖定了站在人群正中的夏天南,眼見此人高大俊朗,顧盼自雄,心中一喜,這可是條大魚。
“幾位原來是為董姑娘而來,真是不巧,姑娘昨日才陪客人遊玩歸來,身體抱恙,要休養幾日才能見客……”
司馬德知道妓院老鴇通常喜歡玩欲擒故縱的把戲,尤其是當紅的頭牌姑娘,不多花點銀子,等閑難以見到。他哼了一聲,取出一百兩銀子:“休得囉嗦,我家老爺不缺銀子。這些銀子拿去,做個花頭,別的清倌人也不用,只點董姑娘一人。”
鴇母一看,來了豪客,眼睛亮:“唉呀,諸位真是有誠意,那我去問問董姑娘。”
鴇母來到樓上一間垂掛紗簾的房間門前,小心詢問:“女兒,媽媽知道你現在倦的很。可是有幾個客人鐵了心要見你,媽媽也很為難啊,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