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
章節報錯
第四百二十章 三女同遊臨高城
鄭芝龍眼睛一亮:“大哥的意思是劉香和荷蘭人聯手弄咱們?咱們要不要一塊打?”
鄭芝龍搖搖頭:“樹敵不宜過多。請大家看最全!荷蘭人沒有跟咱們撕破臉,說明他們也有顧忌,咱們就裝作不知道,先打劉香。”
鄭芝虎不服氣:“就這麼放過紅毛鬼不成?”
“紅毛鬼現在裝傻充愣,把劉香推在前面當炮灰,咱們就先幹掉劉香。等到騰出手來,自然要把紅毛鬼也幹了。”
鄭芝莞試探著問道:“那瓊州營那邊要不要把他們拉過來一起打劉香和紅毛?”畢竟兩家達成了口頭的聯盟關系,拉過來一起幹架,似乎也說得通。
“不。”鄭芝龍非常堅決,“單獨幹劉香,咱們不需要幫手,福建這邊是咱們的地盤,不能讓別人染指。請神容易送神難,瓊州營那幫人可不是什麼善茬”
他對鄭芝莞說道:“你再跑趟瓊州,催一催那批炮,咱們的定金可是交足了的,說好開春送炮來福建,這都立春了還不見動靜。”
鄭芝莞應下,繼而擔憂地問:“這瓊州營不會收了錢不給貨吧?”
鄭芝龍和鄭芝虎兩人本來都板著臉,一聽這話都笑了起來。鄭芝龍笑道:“收了我鄭芝龍的銀子,膽敢私吞的人,至少這福建、廣東洋麵上還不曾有過。如果瓊州營真的豬油蒙了心,連咱們的錢也敢吞,我就封鎖臨高的港口,讓他們片板不得下海!瓊州營陸上確實能打,可是海上還是咱們說了算。”
鄭芝虎舔了舔嘴唇:“我不喜歡那夥人,尤其是那個姓夏的。不過他們這炮實在好,一想到用這炮轟劉香那狗日的,我就渾身舒坦。”
兄弟幾人深有同感,都一齊笑了起來。
金門附近的這場伏擊戰,鄭家損失慘重,劉香以幾百條人命的代價,奪下了總價值幾百萬兩的錢財貨物,以此次襲擊為開端,正式拉開了劉香與鄭家全面開戰的序幕。
由於鄭家刻意隱瞞,瓊州這邊暫時並不知道這一切。正月之後,臨高來了客人,正是當初自告奮勇要替夏天南管理錢莊的董明璫。到達臨高的第一日,由於夏天南正在安排儋州、澄邁兩縣的賦稅收繳事宜,無暇接見她,便讓她暫時等候一天。
董明璫並不是一個人來的,她的母親江姨娘也跟了來。倒不是董明璫一朝得志雞犬昇天,而是擔心江姨娘性子老實軟弱,獨自留在高府會被那些趕出門的高家人上門欺負沒有了瓊州營的庇護,當初備受高宏圖寵愛的幾房妻妾又怎麼甘心高府的錢財和宅邸落入“下賤”的江姨娘母女手中,不上門鬧個天翻地覆才怪。
她的“背後高人”巡撫大人的外甥女謝文君也跟著一起來了,理由也很冠冕堂皇:害怕自己的小姐妹在夏天南這個登徒子手中吃虧上當。
董明璫倒是苦笑不得,人家一個手握兵權、連兩廣總督都忌憚幾分的參將,捏死自己就跟捏死只螞蟻一般,還顧忌什麼吃虧上當,也太矯情了。不過自己的命運能夠迎來翻身的機會,全靠謝文君指點,她也不好忤逆對方的意思,任憑其跟隨來到臨高。
這次董明璫來臨高,是來稟報錢莊相關事宜的。按照夏天南的吩咐,她關閉了廣東各地的分號,裁撤了不少人,只留下了總號和部分忠心耿耿、精明能幹的掌櫃和夥計。錢莊的主要業務異地彙兌銀兩、熔鑄銀錢等等都暫時停了。沒有了收入,掌櫃、夥計的工錢卻不能不發,錢莊現在是吃老本,這樣的境況不能持續太長時間,必須要向夏天南請示下一步該怎麼做。
不過夏天南今日沒空,謝文君便慫恿董明璫母女去街上逛逛謝文君頭腦再怎麼聰慧、性子再怎麼高冷,總還是花樣年華的少女,這個年紀的女子喜歡的事物她照樣也喜歡。董明璫本沒有多少心思逛街,但是既來之則安之,錢莊的事再急也不差這一天,便隨謝文君上了街。
原本以為瓊州這樣偏遠的小州府應該是破爛不堪才對,沒想到走上臨高的街頭,呈現在謝文君、董明璫等人面前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幾人看著寬闊平整的水泥路面、兩旁高聳的樓房、人來人往的熱鬧大街,一時間眼花繚亂,不知道該先看哪兒了。董明璫喃喃道:“這還是大明的縣城嗎?怎麼這些樓房都這麼高,三層、四層居然還有五層的?”竹筋混凝土結構的磚房最高也只能建到五層,再高就不安全了,不過足以震撼這些看慣了青瓦平房的女流之輩。
江姨娘雖然是做孃的人了,可是心思單純如少女,她在地上用力跺了跺腳,欣喜地對女兒說:“女兒,你看,這石頭地面平整結實,比廣州城裡的青條石路面還好呢!”
謝文君仔細觀察了一下,搖搖頭說:“江姨娘,這恐怕不是石頭石頭哪有這樣整塊的,一條路上毫無縫隙?”
江姨娘挽著女兒的手,笑著回答:“不管是不是石頭,這路面好看、好走就行,免得明璫給我新做的繡花鞋弄髒了”廣州城內的主要街道雖然是青石鋪就,也算平整,但是總有年久失修松動的地方,下雨之後,一不小心踩到了,石板翹起,濺出的泥水就會弄髒鞋襪衣裙。
董明璫愛憐地看著母親,江姨娘還以幸福的一笑。一旁的謝文君看到了,不禁莞爾一笑:這對母女也是有趣,當孃的三十好幾了還是一顆嬌憨少女心,單純無心機,做女兒的年少老成,頗有城府,平日裡竟然是女兒照顧母親更多一些。
三人走到一處人頭湧動的地方,好奇地駐足觀看,只見前方有一座佔地極寬的建築,四面開門,與其說是房子,倒不如說更像個大棚子,高聳的樑柱支撐起屋頂,為人遮風擋雨。
這裡麵人群川流不息,熙熙攘攘,進去的人大多空手,出來的人卻多數提著大包小包,像是剛買了東西。董明璫抬頭看了看大門上的牌匾,小聲念道:“臨高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