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的光芒從天空慢慢撒下,掀開了夜幕的黑紗。

涼爽的清風徐徐吹來,帶著夜的清涼。

淩默來到屋後,山坡西面的山樑。

這裡,是大山村最高的一片田地,也是大山村唯一比較平坦的一大塊地。

淩默大致算了算,這片田地東西長約320米,南北寬近190米,總面積約六萬平方米,近90畝的樣子。

雖然落差依然有三米多,但已經算是全村最規則的一塊地了。

如果他要在村裡包地,這片地就是最好的選擇。

淩默想過了,既然要留在家裡發展,如果只種植家裡那一畝三分地根本就沒有前途,就算他能種出黃金,也産出不了太大的價值。只有規模化才是王道。

如今,國家正鼓勵新農業的發展。

他收集了許多相關的資訊新聞,規模化的種植不但能提高生産效率,而且還能得到國家的扶助。

電視上有光種絲瓜就能年産值超過千萬的,還有安南塔山的前老總,70多歲出獄了包山種植水果,幾年後的産值便超過了一億。

一個普通的老人都能做到這種地步,自己為什麼不行?何況自己有著穿越世界得到的強大能力!

天邊,第一縷霞光穿過千萬裡的天空,照在山樑。

田地裡,墨綠的玉米稈整整齊齊的排成排,上面伸著金燦燦的玉米苞,微風吹過,波濤起伏,挺拔的玉米稈就像是迎面走來的三軍儀仗隊,持著金色的長槍氣宇軒昂。

玉米馬上就要成熟了,正好是他包地的大好時機。

給父母做了早餐,吃過飯後,淩默來到了山腰村主任周知書的家中。

“包地?”

當淩默提出要承包山上土地的時候,周知書只以為淩默瘋了。

“小默啊,你是在開玩笑吧?你可是大學生,不好好的在大城市的公司上班,跑回來包什麼地啊?而且你爸現在身體都還沒好,什麼?你要種地?你能夠種地嗎?”

周知書的眼睛瞪的銅鈴大,滿臉的不可置信。

淩默微笑道:“周主任,我是認真的。我要留在家裡,發家致富。”

周知書摸了摸淩默的額頭:“你這孩子沒發燒吧?我們這窮山惡水的,拿什麼致富啊?你可別傻了。我知道你賺了點錢,所以更應該呆在城市裡啊。你看村子裡的張二牛,這娃娃出去打了六年工,現在他家的樓房都修起了。還有那王大山家,打工了五年,今年春節回來還買了彩電和盒子炮呢。你呀,聽主任一句話,可別把錢糟蹋在這窮山溝裡了。”

淩默明白周知書是一番好意,隨著村民們逐漸走出大山,外出打工,見識了外面繁華的世界,並掙到了以前不敢想象的輕松錢。

在所有村民的心裡,已認定只有外出打工才有出息,才是脫貧致富的正確選擇。

可是,淩默知道,因為沒有文化,村民們出去的幹的都是最苦最累的工作,甚至還有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而青壯勞力的離開,丟在大山裡的是無數老人小孩。

這麼多年山裡變了嗎?是變了,但富的沒富,窮的卻更窮了。

當然,這一切都跟他的打算沒有太多關聯,他只想留在家,更好的照顧父母,更好的改變自家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