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覦衛覬字)能否告訴本府,為何百姓種地得糧要徵稅,而商人經商獲利卻不徵稅,同樣是有利可圖,同樣是四民,為何厚此薄彼?”

衛覬聽了一愣,只好說道:“此乃與民爭利之舉,自古賢君聖王不為也。”

“我劉寵又沒想過要做賢君聖王,只想保東萊一方百姓。”劉寵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不僅商人要徵稅,東萊的世家豪族也要同百姓一樣徵糧服役,太守府此次重新核定人口,將東萊世家豪族的田地也重新核定造冊,到時一併徵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主公,萬萬不可啊。”這時堂上的眾文吏都站了出來勸阻。

“自古以來士族便有優待,主公若真行此舉,一旦傳了出去,只怕中原各大士族皆欲除主公而後快,彼時大漢怕再無主公容身之地。”衛覬如遭雷擊般率先開口勸道。

“諸位方才還言道要給世家豪族還以顏色,眼下怎又萬萬不可了?”

“非是不可,而是太過。”田豐皺著眉說道,“主公若欲抓住世家豪族的把柄,然後再一一治罪,這並無不可,可主公要把士族當作百姓一般對待,這便過了。不說整個大漢,就這小小的東萊,土地大多都是世家豪族的,且各縣刀筆小吏多出自各大世家,主公此舉一旦實行,便不得不逼著這些世家豪族造反了。”

“他們現在難道不是造反嗎?”劉寵咆哮道。

“至少沒有舉旗造反,只是在暗中使些陰謀伎倆,尚不足以受朝廷矚目,倘若一旦被主公逼得舉起造反,主公則危矣。”田豐不管劉寵的臉色,依然苦口婆心地勸道。

“士農工商,同為四民,為何可徵農徵商,而不能徵士,這是何道理?”劉寵沒好氣地說道,“我劉寵也不少不講道理,既然士族有優待,那太守府便算他們的優待,凡祖上所傳下的朝廷封地可不徵稅,其餘土地一律徵稅,不過士族按令納糧太守府可酌情商議以其他優待補償。”

“主公,請三思啊!”不愧是剛而犯上的田豐,劉寵都作出了讓步,田豐還一個勁兒地勸阻。

劉寵也知道為何自己手下的這些文吏會一致出來發對,畢竟都是世家豪族出身,劉寵的這個舉措對他們也是不利的。當然,他們也是拳拳之心為劉寵考慮,盡了為臣子的忠義,所以劉寵不得不適當地做出讓步。

——————

“元皓先生……諸位,我等在這小小的東萊都不敢有所作為,更何況整個大漢天下,我等自入東萊以後所面對的一場場災難,到現下的如今局面,不過是我大漢小小的一個郡而已。放眼整個大漢如今又是何等糜爛,難道諸位真想眼睜睜看著我漢室江山毀於一旦不成?!這東萊若非是有我劉寵與諸位先生,不知道將死去多少百姓,而今東萊興盛就在眼前,我等何不再奮力一搏,倘若東萊的種種舉措有所成效,那放眼整個大漢就有希望了。即便我劉寵失敗了,也不過是小命一條,世家豪族也好,朝廷也罷,誰想要這條小命誰拿去好了。”劉寵大義凜然地說出了這番話。

眾人聽了也很受觸動,不想主公竟如此地視死如歸。主公說的是啊,整個大漢如今是什麼局面我等哪能不知,若真如主公所說,能在這小小的東萊有所作為,那大漢或許真的還有希望。畢竟都是漢臣,身為大漢子孫,理應為大漢盡忠……不錯,一條小命而已,若真的失敗了,那誰要誰拿去好了。

想到這些眾人頓時也都群情激奮,紛紛拜道:“我等願隨主公中興大漢……在所不惜。”

劉寵沒想到眼前這些人居然會說出這樣的話,一旦自己的這些決定落實下去真的是前途未卜,而這些能臣、謀士、武將都毫不猶豫地追隨自己,哪怕豁出性命也在所不惜,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忠臣義士吧。

……

“既如此,太守府所有文武便分頭行事……時不我待,田豐、沮授、鍾繇、鍾瑜、衛覬,你等率一眾文吏下去便著手議定統計人口、編訂戶籍、什伍連坐、徵收商稅、核定土地的一應事宜;黃忠、典韋、臧旻、夏育,你等便分頭下去到東萊一十三縣招募便弓馬的勇士組建騎兵,再往北海、琅琊邊境勘定地形,籌建沿邊墩堡、烽火臺。”

“諾……”劉寵說完,堂上一干文武紛紛起身領命。

如此一看,劉寵這個東萊的班子也初顯氣象。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