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出塞
章節報錯
幽州,代郡治所,代縣。
劉寵大軍自出冀州常山郡之後便進入了幽州代郡,劉寵將大營紮在代縣。出了代郡便是塞外草原,所以進入代郡就相當於進入了戰場。
為了掩藏行跡,自從進入代郡之後,大軍就偃旗息鼓,就連代縣的大營也沒有樹劉寵的大纛。即便如此小心翼翼,可大軍自從進入代郡以來,居然連小股的鮮卑哨探都沒有遇到。按情報所說,鮮卑大軍已經打入代郡了,可沿途除了斷壁殘垣的城池和煙熏火燎的村落表示代郡飽受戰火的摧殘之外,實在沒找到一個鮮卑蠻夷。
劉寵心中不免在想,難道鮮卑撤軍了?
駐紮代縣的數日之後,哨騎和暗衛劍士的情報證實了劉寵的這個猜想,鮮卑果然是撤軍了!
鮮卑撤了,這是個好訊息,可劉寵也犯難了,鮮卑大軍撤了,想必要再奇襲彈汗山會遭遇鮮卑的後撤大軍。
劉寵與賬下的一干謀士商議了幾次也沒有得出一個結果。最後只好決定派出信使命令夏育一面謹守高柳,一面派出兵馬收復鮮卑撤退後留下的代郡城池,同時派出暗衛劍士深入草原打探鮮卑兵馬後撤的確切訊息。
劉寵一面在代縣訓練兵馬,一面等候暗衛劍士傳回情報。
一轉眼,劉寵這一路兵馬已經在代縣駐紮將近一月了。沿途招募補充的五千人馬已經補充完畢,且各個都是在冀州、幽州經過優中選優挑出的弓馬嫻熟的勇士,這一路經過黃忠、王越、公孫瓚的訓練已儼然成軍。
公孫瓚在騎兵作戰上確實有一定的天賦,隨著一萬人馬補齊,公孫瓚在新兵訓練上表現出色,出任了新兵一營的司馬,這讓公孫瓚對劉寵感激莫名,深感自己選擇跟隨劉寵出塞的這個決定是何其正確。為此,公孫瓚特意為劉寵舉薦了在幽州的二位好友。劉寵見到公孫瓚舉薦的二人也是很滿意,因為這二人一個名叫關靖,一個名叫魏攸。這關靖是歷史上公孫瓚的長史,堪稱是公孫瓚的軍師,雖然此人諂媚阿諛,眼光短淺,但對主上還算是忠心,在公孫瓚易京敗亡之後戰死殉主;而魏攸後來在劉虞的賬下勸劉虞交好公孫瓚,由此可見此人還是很有見識的。雖然這二人都不算是頂尖的人才,且關靖明顯算不上優秀,不過劉寵眼下是用人之際,這二人久在北疆行走,想必對此次與鮮卑之戰多少會有些助益的。
與此同時,田豐舉薦的一人卻令劉寵欣喜異常。
田豐進入劉寵軍中經過深入的瞭解之後,知道了劉寵此次的戰役目的。田豐受師命下山輔助劉寵不得不盡心盡力,兩軍交戰謀略並非自己所長,所以田豐向劉寵舉薦了在廣平的好友沮授,在謀略上好友沮授是比自己強的。
歷史上袁紹麾下是人才濟濟,可在謀士上最為出色的當屬田豐、沮授二人,田豐有見識,沮授有謀略。此時袁紹麾下最優秀的兩個謀士都歸入劉寵賬下,不得不讓劉寵大喜一番。不說田豐有師命,就說身為河北忠義之士,田豐也不會背主,而沮授就以他被曹操俘虜之後請求面北而死的忠義,也不是肯背主的人,劉寵也對二人格外禮遇。
……
左等右等,派到草原上刺探情報的暗衛劍士終於回來了,可最終回來的劍士卻是身受重傷。經過確認,此次派出的暗衛劍士幾乎全軍覆沒,據這位回到代縣的劍士所說,在塞外草原上沒有找到鮮卑大軍的蹤跡,鮮卑大軍就像憑空消失了一般,彈汗山也沒有鮮卑回撤大軍彙集的跡象,只是沿路的鮮卑哨騎比以往多了許多。這位劍士在草原上被鮮卑哨騎層層劫殺,勉強才撐著一口氣帶著情報逃回代縣。
沒有大纛的中軍大帳,劉寵高坐在帥位上,左側站著以黃忠、王越、公孫瓚為首的領兵將領,右側立著以荀攸、鍾繇、鍾瑜、衛覬、田豐、沮授、魏攸、關靖為首的幕府僚佐。劉寵沒心思去想此時自己賬下是文盛武衰的局面,而是與眾人緊鑼密鼓地商議對策,鮮卑大軍如同憑空消失,暗衛劍士在草原上遭遇層層劫殺,這些情報都讓劉寵坐臥不寧,人對於未知都有一種恐懼,而此時的鮮卑就讓劉寵心中感到不安。
“諸公,眼前局勢不明,我軍接下來該當如何?還請諸公教我。”劉寵將情報通報了之後問道。
“主公,鮮卑大軍憑空消失,又派出大量哨騎劫殺我軍探子,無非是在暗中佈置不想讓我軍知曉的陰謀。”田豐說道。
“最有可能的陰謀就是在暗中設伏兵……”沮授接過話頭。
“根據我軍進入代郡的種種跡象與其餘三路均未遭遇鮮卑大軍的情報來看,鮮卑必定已經撤回草原,而檀石槐此舉無非是想封鎖草原上的某些訊息,在下以為沮公與所言極有可能,除此之外想不到檀石槐想要封鎖何等訊息。”作為徵北大將軍幕府的軍師,荀攸詳細地分析道。
“如此,我軍奇襲彈汗山之策尚可行否?”劉寵繼續問道。
“在下以為不可行。”關靖答道,“在下久在北疆,熟知鮮卑兵馬來去如風,全民皆兵,此番鮮卑大軍已撤,據情報所示,鮮卑已佈下伏兵,倘若我軍貿然奇襲與鮮卑伏兵遭遇,戰敗之可能是極大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關士起所言不確。”魏攸反駁道,“據探子所言,彈汗山一帶並無重兵,在下以為奇襲之策可行。”
魏攸說完,帳中一陣沉默。有人贊成,有人反對,此時劉寵也差不多體會到了歷史上袁紹的痛苦,謀士多了好是好,可意見也多了,究竟該聽誰的,這可不是那麼好決定的。劉寵也擰著眉頭思考該如何取捨,剛才田豐、沮授、荀攸、關靖、魏攸這些歷史上的謀士所說的他並不是不知道,只是一下子難以做出決定。
“主公,在下以為可以奇襲。”鍾繇見劉寵猶疑,於是站出來說道,“正如魏先生所言,彈汗山一帶並無重兵,且我軍一萬人也是騎兵,即便與鮮卑大軍遭遇也有一戰之力。”
“主公,鍾元常所言極是,彈汗山近在咫尺,輜重補給並無壓力,奇襲可行!”衛覬也說道。
劉寵看著鍾繇、衛覬二人,此番出征,鍾繇的能力已經隱隱展露出來了,在輜重後勤保障這方面還是很出色的,而這番話也隱隱展現出那個在歷史的官渡之戰上坐鎮關中敢拉攏馬騰給袁紹後院來一把火的膽魄。
而衛覬之所以主戰,也是因為此前劉寵對他有召集商賈助戰的許諾。此番大軍駐紮代縣的時間已經不短了,衛覬受命協助鍾繇召集的商賈大多數已經抵達代縣,都在紛紛準備著只等幕府的號令了。
如果劉寵放棄了出塞,那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結果,或許鍾繇贊成出塞也保不齊有這種心思。雖說二人或許有為自己考慮的成分,不過按照情報的分析,此番奇襲得勝並非沒有可能。
兵者,詭道也!
本來決定好了計策,雖有變故,但對行動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影響,況且出了代郡,沿仇水而上就是彈汗山了,鮮卑王庭近在咫尺,此時不去更待何時!
況且倘若能借奇襲鮮卑王庭之策打亂檀石槐可能設下伏兵的陰謀,讓檀石槐的那些謀劃都浮出水面,即便奇襲受挫了,但與整個戰役相比卻是大大有利的。
於是,劉寵想清楚這些也有決定了:
出塞!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