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

蔡瑁把甘寧叫到了面前:“興霸,如今孫堅犯我襄陽,主公來書令本將率師回援,本將欲將新野託付於你,不知興霸能否為主公守住新野?”

甘寧還以為蔡瑁叫他來是又要讓他做先鋒破敵,然後用完了再像一個夜壺一樣扔到一邊,沒想到蔡瑁竟然說出這番話,把新野交給他鎮守,心說:蔡將軍你可別逗我?要是拿我這個小透明來開玩笑,我甘寧脾氣可不好。雖然以前讀過一些經書,但也在長江上幹無本買賣,錦帆賊你知道的伐,雖然這個名頭我自己都快忘了……

當然,甘寧是既意外又驚喜。雖然不知道蔡瑁為什麼會說出這番話,也不知道這話的真假。但不代表甘寧不會虎軀一震,納頭就拜。畢竟是獨領一城,而且新野還是襄陽北面的屏障。如此戰略要地,蔡瑁要真交到他手裡,那也值得他對蔡瑁刮目相看。

“難道我甘寧的好運來了!?”

“好運來祝你好運來……迎著好運興旺發達走四海……”

“誰,是誰在唱歌!?”

呃,誰在唱歌不重要,重要的是總要給蔡瑁一點表示吧。

“將軍以大事相托,甘寧願以九尺之軀相報。新野乃襄陽北部之屏障,若甘寧總領新野,定不使新野落入他人之手。”

“不錯,興霸不愧是忠勇之士,本將沒看錯你……”

雖然蔡瑁這話說的好聽,但怎麼看也怎麼覺得蔡瑁的臉上有點尷尬呢。

而且甘寧心裡也在琢磨,要是就這麼答應了蔡瑁,黃祖會不會讓他難堪。畢竟名義上他還是黃祖的部將。

“……爬開,黃祖那個龜兒子,個仙人闆闆的,老子早鬥想整他一頓喏!”

咳咳,要斯文一點,我甘寧好歹也是讀書人,不能一不小心就用蜀中的鄉音俚語來罵人啊。

其實對於黃祖來說,之所以會把甘寧叫過來說這番話,一來確實是因為蔡瑁看中了甘寧的勇猛。雖然甘寧的出身不好,以前是在長江上風裡來雨裡去的錦帆賊,後來雖然洗心革面、棄惡從善、棄筆從戎……呸,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改讀經書,投在了益州牧劉璋的麾下。

但因劉表意圖謀取益州,便派劉闔策反了甘寧,然後甘寧就帶著婁發、沈彌等人舉兵反叛劉璋,最後劉表的陰謀被劉璋挫敗,甘寧也被趙韙擊敗。因此在益州走投無路的甘寧,這才帶著所部八百多人去荊州依附劉表。

雖然蔡瑁看不上甘寧身上揹著這些過去,但甘寧打起仗來確實勇猛,是蔡瑁在荊州難得一見的猛將。尤其是這次他奉劉表之命,應許都的天子詔書出兵討伐袁術,自入南陽以來,被調到黃祖的帳下,作了黃祖先鋒大將,也就是他兒子黃射麾下一個都伯的甘寧,是逢戰必先。要說黃射是黃祖的先鋒大將,那甘寧就是先鋒之中的先鋒。不僅每逢遭遇南陽兵,第一個衝出去把南陽兵殺的丟盔棄甲,更是在攻取新野的時候做了先登。

所以蔡瑁的第二個理由,就是要藉此說動甘寧轉投蔡家門下。

甘寧自投劉表以來,一直不曾受到重用,在仁義愛士、治經好名的劉表眼裡也看不上甘寧這個武夫。要是當初劉表看在甘寧也讀過一些經書召他應對的時候,他能不說那些“修武備,習兵事”的話,多和劉表談論他讀過的那些諸子百家,說不定劉表就不會把他雪藏。

而且雪藏還是輕的,要不是劉表看他好歹是荊州策反的,說不定早就對甘寧不聞不問了。

好在這次袁劉中原大戰,劉表應許都的“天子詔書”決意出兵助劉滅袁,在調集荊州兵將的時候,才想起了甘寧,把甘寧調到了黃祖軍中,而黃祖再把甘寧扔給了他的兒子做炮灰。

但甘寧不像曹操有炮灰的覺悟,他不是一個合格的炮灰,反而是一蹲大炮。所到之處不說糜爛十里,至少自入南陽,幾場大戰下來,也能讓南陽兵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