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再行勒索(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備擼著嘴,支支吾吾地說道:“……太,太尉,在下甘為前驅,任,任憑太尉驅使,從今往後,唯太尉馬首是瞻……”
對於劉備來說,眼下保命最為要緊。
而要保命,那就必須得向劉寵低頭。他在說這番話的時候,甚至與劉寵攀親都不敢了,好歹他也是天子當朝承認的皇叔,可此時在劉寵面前卻是絕口不提,畢竟他這個皇叔如何敢於劉寵這個皇叔相提並論。別到時候親沒攀上,反而惹來劉寵的怒火,所以還是識相點好。
看到劉備服軟,不說劉寵,就是不遠處被控制住的關羽也大驚失色。對於劉寵來說,好像這也不符合劉備的人設啊。而對於關羽來說,大哥乃當世英雄,怎麼能像一個軟蛋一樣向劉寵低頭服軟呢,大不了就是一個死,死了還能留下不畏強暴,為大漢英勇就義的美名。
在關羽面紅耳赤,當然,關羽本來就是紅臉,也不知道他這個時候是不是真的面紅耳赤,即便是對著劉備大喊一聲“大哥不可如此”以後,劉備就像是沒聽到關羽的話一樣。
劉備好歹是打不死的小強,如果那麼容易“英勇就義”,就不會有歷史上的蜀漢了。對於劉備來說,他總能找到理由把他的所有行為合理化,比如那句“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造就的道上流傳千年的兄弟情義典範。
所以眼下能從劉寵手上爭回一條命,即便是關羽一時不滿,他心裡也有把握事後把關羽說的服服帖帖,比如就給他說眼下劉寵得勢,天子危在旦夕,朝廷重臣一朝盡喪,為兄不得不留下有用之軀,為天子練兵馬,據城池,以積蓄實力再做良圖,反正關羽也是以忠義自詡,要是這番話還說不動他,那最多再流點眼淚唄。
沒想到人被逼到了某種地步,真的會原形畢露。
劉寵也沒想到劉備的態度會這麼好,再看看關羽在許褚、典韋等人的控制下拼命掙、拼命喊,相比之下,關羽才是鐵骨錚錚的好漢啊。
可就是這種好漢往往死得最早,而劉備這種人往往活到最後,而且一不小心說不定還可以創下一番基業。
要是關羽手中有刀的話,劉寵相信關羽一定會提刀把自己給劈了,這點從關羽此時的眼神就可以看得出來。
但奈何這場宮廷夜宴誰也沒料到會有這番變故,而且文武百官都是解劍入朝,即便是關羽赤手空拳也不是等閒能對付的,但奈何他也喝了不少酒。而且在場的還有黃忠、許褚、典韋、趙雲、徐晃這些猛將,當時關羽稍作反抗,很快就被黃忠、許褚、典韋幾人聯手製服了。
要不然劉寵還真不敢對劉備下手,至少對劉協都要恭敬一點,但形勢都在劉寵的預料之中,一步一步都如計劃一般走到了現在。
……
其實對於事成之後如何處置曹操、劉備,劉寵心裡是很糾結的,在設下這番謀劃之前,即便是與荀彧、董昭商議的時候,意見也沒達成一致。
畢竟此事一旦成功,朝廷再無人是劉寵的掣肘,而且連曹操、劉備都會落到劉寵的手上,一旦除掉這二人,那下一步就可以收取兗州、徐州,乃至滅掉袁術以後,就可以獨霸中原。
劉寵心中不是沒有這個想法,畢竟獨掌朝政,獨霸中原,想想就讓人激動啊。
可事實真是這樣嗎?
不說曹操死後,曹氏集團還有那麼多宗族大將,就以曹操和袁紹的交情來看,一旦曹操死在劉寵手上,曹氏宗族最大的可能就是倒向袁紹,借袁紹的力量替曹操復仇。一旦如此,劉寵殺了曹操是平白無故壯大了袁紹的力量,到時袁紹據河北四州之地,再以兗州為跳板,劉寵不見得是袁紹的對手。
畢竟眼下袁紹與公孫瓚的戰事進入了相持階段,據情報說公孫瓚已經被袁紹圍困在了易京城。
雖然這時候的袁紹沒有餘力攻取其他州郡,但是不代表袁紹不能坐領兗州啊,而且曹操一旦死了,曹氏宗族倒向袁紹,是憑白壯大了袁紹的力量,不論是兗州的地盤、兵馬還是糧草。就憑藉袁氏的人望,一旦兗州倒向河北,袁紹是很容易掌控兗州的。
雖說名義上曹操才是兗州之主,但在袁紹看來,曹操也不過是他的小弟,只是替他治理兗州罷了,說到底兗州還是袁氏的地盤。
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劉寵不得不慎重。
畢竟留下曹操的利弊擺在眼前,劉寵不能視若無睹,所以留下乃至控制曹操,讓他在兗州作為豫州與河北的緩衝是很有必要的。
而且這種情況下,留下曹操明顯是利大於弊,畢竟現在曹操、劉備落到劉寵手上,還不是任憑劉寵宰割。
再說劉備,徐州雖然號稱民豐物阜,但如今的徐州算不上是個好地方。
徐州內有劉備、呂布相互角力,外有曹操在兗州窺視,即便是殺掉劉備,徐州也不可能順利地落到劉寵手上,反而讓呂布摘桃子的可能性會更大。
所以不如暫時留下劉備。一來可以用劉備、關羽大戰袁術,以減輕豫州的消耗,總之有炮灰不用除非是劉寵腦子壞了。二來可以讓劉備與呂布在徐州相互爭鬥,也就是貫徹荀彧的“二虎競食”之計,只要徐州不穩,到時候劉寵回過頭來就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收取徐州。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要知道鈍刀子割肉才是最疼的,雖然兩刀把曹操和劉備砍了,心裡是很痛快,畢竟兩個梟雄死了,以後就不可能有強大的對手,但利弊擺在面前,眼下只要把二人控制在手上,就可以攫取最大的利益。
不論是賠款還是割地,只要劉寵開口,以曹操和劉備的秉性來看,一口答應的可能性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