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許都新立,但好在許都城內的四民百姓都秉承了豫州“尚武”的傳統,許褚城內各坊各里大大小小的“弓箭射”不計其數。隨著太尉府“全城動員”的戰備令發出來以後,城內的精壯很快就被武裝了起來,這些平時經過基礎訓練的精壯很快就“成軍”了。然後荀彧、荀諶、董昭等人就迅速抽調了一部分人馬給典韋、荀棐,以加強對皇城的圍困,同時也增強了許都城內的巡防。

如此一來,荀彧、董昭等人對於守住許都城的信心又增加了幾分。

在得知張濟、張繡叔侄到來的西涼兵是援兵以後,荀彧、董昭總算鬆了一口氣,心說這許都城總算是守住了!

不過二人此時並不知道,許都還將面臨更大的威脅!

……

楊奉帶著李樂、胡才、韓暹逃走,或死或降的白波軍是不計其數,這一戰白波軍可以說是徹底完了。

戰事接近尾聲,許褚、徐晃、段煨回到了劉服、劉佐的面前,此時劉服、劉佐眼前的將士是各個浴血。而三將當中最慘的是徐晃,只見徐晃身上的甲冑早就破破爛爛了,就連頭盔都丟了,畢竟徐晃是第一個殺入白波軍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劉服、劉佐見識了這場血戰的殘酷,心裡不禁唏噓,不過許褚、徐晃、段煨等將士卻是大喜過望。

很快,張濟、張繡叔侄也來到了劉服、劉佐的面前,此時只怕天下都知道了劉寵的事情,張濟、張繡見到劉服、劉佐也不免唏噓,許褚又引叔侄二人見過了兩位公子。

在黃忠趕來之後,張濟請命派了帳下一個叫胡車兒的將領帶著西涼鐵騎去追殺楊奉等人,黃忠命出城的許都兵打掃戰場以外,眾將就護著兩個公子入城了。

大破楊奉的白波軍,眾將自然是喜不自勝。進城的路上,包括黃忠、許褚在內,就連劉服、劉佐也少不得對張濟、張繡、段煨大肆誇獎一番。

眾人這才從張濟、段煨口中得知,原來他二人也如楊奉一般收到了董承使者傳達的勤王詔書,除了段煨當場一刀將董承的使者砍了以外,張濟是在賈詡的勸說下,這才帶著麾下的西涼兵前來許都助戰。

原來當時張濟收到董承使者的詔書就有些意動,畢竟是勤王,可賈詡卻攔住了張濟,勸張濟不要應詔舉兵,賈詡還說了當年馬騰、韓遂在長安與朝臣馬宇等人呼為內應的事,賈詡說:“朝廷大臣是成不了事的,將軍若是應董承之邀舉兵,這無異於自陷萬劫不復之地。如今雖說太尉已死,可其子尚在,豫州兵精糧足,太尉妻族又是潁川荀氏,有荀氏輔佐太尉長子繼位,只怕豫州想亂都難。將軍不為麾下士卒性命考慮,也要為張氏一門老小著想。當此之時,將軍更該謹慎行事才對。”

其實賈詡對張濟說出這番話也是不得已,心說:我賈詡好歹也有良平之才,雖然是不得已屈身於你張濟的麾下,可這種玩命要死的事可別拉上我。

誰叫我賈詡最擅長的就是自保呢!

張濟聽完賈詡的話,不免要深思熟慮一番,畢竟賈詡的才能張濟是見識過的,無論是當年圍攻長安保住了涼州人的性命,還是後來勸他舉兵護駕東歸,這些都證明了賈詡的見識是不會錯的。要不是賈詡的話,說不定他張濟現在也如李傕、郭汜一般,陷在關中那萬劫不復之地,為了地盤和糧草打得頭破血流呢,哪有如今護駕東歸建了大功在豫州過著這等無憂無慮的日子啊。

再加上張繡在賈詡之後也勸說張濟不要反叛,畢竟在眼下許都這種萬急之際,若是張濟能助豫州守住許都,那相比勤王獲得的收益會更大。

張濟想想也是,畢竟董承那些外戚和朝廷大臣們怎麼可能看的上他們這些西涼武夫。相反倒是自到許都以後,故太尉劉寵倒是待其侄張繡甚厚,無論是對他張濟還是賈詡都極盡籠絡。由此可見,助豫州守住許都,確實強過應董承之邀勤王。

所以張濟才下定決心,留賈詡守營,然後帶著其侄張繡和大將胡車兒舉兵前來許都助戰。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