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轔轔,馬蕭蕭。

天子座駕在豫州兵的護衛下滾滾南來,可以說這趟顛沛對百官來說是自董卓西遷以來最幸福的,畢竟朝臣各個不是有馬乘就是有車坐。所以天子南遷的隊伍是煙塵滾滾,劉寵也是換馬乘車,坐在三公規格的馬車裡面,和荀彧、董昭一路商議著遷都許縣的一應事宜。

與此同時,一道道有關許都興建和新的官吏、兵馬調動的手令也一封封從劉寵的馬車裡發出去。所以,南下的官道上,隨處可見不間斷的信使快馬匆匆而來,又匆匆而去。

……

自鄭渾收到營建許都皇城和宮室的調令以後,鄭渾就在郡兵的護送下,馬不停蹄地趕往許縣。

從新陳留郡出發,一路隨行前往許縣的還有王連。當鄭渾和王連抵達許縣之後,州牧府的陳群、袁渙、韓暨等人早就在許縣忙碌了,他們都是為興建許縣皇城和宮室而來的。早在劉寵與荀彧、董昭商議決定遷都的時候,劉寵就給州牧府和相關人員送去了調令,至於鄭渾、王連為何會調去許縣?還不是因為二人適合這差事,所以才調二人前去協助州牧府興建許都,其中鄭渾就協助管理營建,王連就協助打理錢糧度支。

在各郡人才和錢糧相繼調往許縣之後,許縣就成了一個熱火朝天的大工地。

大漢要興建新都城,而且就在豫州,這無論從商業上還是政治上,都足夠豫州官民欣喜的了。

所以州牧府發出興建許都的“招標公告”以後,就有不少實力雄厚的豫州大商人到州牧府“投標”。這當中甚至還有外郡的富商,比如徐州糜家和荊州蔡家、黃家的商人就趕到豫州參與了這次“投標”。

在大量的民間資本參與進來之後,州牧府又招募了不少從河南尹、兗州和荊州逃荒而來的流民,當然還有豫州本地的窮苦百姓,一同投入了許都的興建當中。

在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以後,許縣無論是燒磚的、燒瓦的土窯,還是伐木、端土的民夫,還是各種型別的工匠都在許縣這個大工地上幹得熱火朝天。

由此可見,許縣的大規模基建工程再一次拉動了豫州的經濟發展。

而這時候,州牧府的官員,諸如陳群、董昭、衛覬、國淵等人已經對基建拉動經濟發展這一套不陌生了,就連負責水利的袁霸也知道興建水利的同時還可以拉動地方的經濟發展,所以州牧府各級官吏是很支援修建許縣的皇城和宮室。

再說像這種事情不支援也不行啊,畢竟是大漢的新都城。

所以州牧府的各大要員全都被劉寵調到了許縣主持工作。

……

劉寵帶著天子抵達潁川之後先落腳在太守府,以太守府作為臨時行宮。

直到許都的皇城、宮室建成以後,劉寵才帶著天子和百官進駐許都。

許都朝廷落成。

頭等大事就是昭告四海,所以劉寵就接受了荀彧、董昭的建議,在昭告四海的同時大肆封賞各路諸侯,對各路諸侯封以高官,賞以厚祿。其中袁紹就被封為大將軍,還將他得到手的土地城池都封給了他,就連還沒到手的幷州都一併封給了他;就連剛剛在徐州立足的劉備,荀彧都建議封他為徐州牧。

可想而知,劉寵這一道道封賞的旨意下去之後,各路諸侯是不想接也不行啊。但是這封賞的詔書接下去,以後的事情就麻煩了。

所以在袁紹、劉備等人都接了劉寵的第一道詔書並上表謝恩以後,劉寵的第二道詔書就緊跟著下去了。

這道詔書就是要各路諸侯遵循古禮,向天子進貢和薦才。尤其是在“貢士”方面,劉寵更是點名要那誰誰誰,比如給袁紹的詔書就點名要張合等將,給劉備的詔書就要糜竺、孫乾等人。所以各路諸侯在收到劉寵這第二道詔書以後,就各個開始犯難了。畢竟錢糧和人才都是諸侯的立身之本,要分一些給天子,這不是要他們的命又是什麼。而且誰看不出來,說是進貢給天子,實際上還不是落到了劉寵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