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城。

宋果最近很苦惱。本來他跟隨李傕殺入長安,逼死了王允,在李傕、郭汜等人把持朝政之後,他也跟著加官進爵。雖然受“王姑娘”之命,私放了王允一些家眷,並安排王允的兒子王景、王定和侄子王晟、王凌逃往了豫州,可宋果一點都不擔心被李傕發現,畢竟那件事即便是他這個“老江湖”,也不見得能發現端倪。

所以,宋果在加官進爵之後,儘管在長安城好好享受美人繞懷、佳釀盈杯的奢靡生活。

但這種好日子並沒過多久。

因為李傕、郭汜和樊稠在長安城互相爭鬥起來了。一來因為西涼兵入主長安之後,李傕、郭汜、樊稠都從獻帝手上得到了開府的權力,因此跟朝廷三公合為六府,大大削弱了漢庭的實力。但也正是因為這樣,時間一久,李傕、郭汜、樊稠就不免因權力問題相互爭鬥起來。

其次就是問題的關鍵了,這個關鍵就是兵和糧。尤其是糧食,這一年不說大漢又迎來了一場全國性的大災荒,就是整個關中因為戰亂早就民生凋敝,所以長安的糧食早就吃緊了。即便是他們這些軍閥巨頭的日子也是越來越難過,李傕甚至還侵奪獻帝原本要拿來賑濟長安百姓的錢財。

所以,糧食問題就再一次把長安三大軍閥的矛盾激化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再者就是因為兵力。李傕、郭汜、樊稠在長安相繼爭鬥,三人三分長安而治,後來樊稠想退出長安另謀發展,在走的時候就找到李傕分兵給他,樊稠這個要求李傕哪裡能夠答應。要知道在亂世誰的兵多誰說話的聲音就大。而且誰能保證李傕分兵給樊稠之後,樊稠會真的離開長安,而不是反過頭來吃掉他李傕。

所以,李傕怎麼可能分兵給樊稠,而且李傕早就對樊稠心生不滿,這事還是因為韓遂、馬騰而起。

當初他們帶著西涼兵進入長安,不久之後就收到了西涼馬騰與韓遂聯兵五萬殺入關中的訊息,而且馬騰甚至進逼灞橋,又與朝臣種邵、馬宇、劉範約為內應,意圖誅滅李傕等人。

後來事情洩露,李傕、郭汜、樊稠帶著西涼兵和馬騰、韓遂在長平觀大戰,由於馬騰、韓遂事前並不知道朝臣內應因洩露了計劃被剷除了,又由於李傕、郭汜將計就計把馬騰、韓遂引到了事先設下伏兵的戰場,所以長平觀一戰,馬騰、韓遂慘敗,而且李傕還派樊稠一路追殺。

好在途中韓遂說動了樊稠,樊稠這才將馬騰和韓遂放了。

本來馬騰、韓遂是受劉寵之命領兵進入關中,與不良人和暗衛相互配合從長安救出天子。哪知道馬、韓二人晚了一步,在馬騰進軍灞橋的時候,長安早就落入西涼兵手上了,而不良人和暗衛都已因局勢超出預料轉而潛伏下去了。

所以馬騰、韓遂錯失良機不說,也同時與長安的暗探失去了聯絡,但劉寵給二人的手令是要進入長安救出天子,所以二人不可能沒完成劉寵交代的任務就中途迴轉。好在這時候又有朝臣種邵、馬宇、劉範暗中前來聯絡,馬騰、韓遂又誤以為這是劉寵提前在長安安插的內應,所以就果斷答應了與種邵、馬宇、劉範裡應外合進入長安,誅殺李、郭等人。

哪知道朝臣如此不可靠,因此馬、韓二人才有了長平觀之敗,好在韓遂舌辯功夫了得,在逃跑的途中說動了樊稠,這才僥倖從西涼兵手中撿回了小命。

所以說事實就是這麼的微妙。原本劉寵在長安謀求救出天子佈下的可以說是一手好棋,可中途卻偏偏因王允出了變故,後面的事情也就全亂套了。而馬騰、韓遂趕巧不巧的又恰好遇到朝臣種邵、馬宇和劉範前來相約為內應,這使得馬、韓二人就沒什麼防備心理,以致在“不良人”的王異和“暗衛”的楊阿若收到訊息的時候,長平觀之戰已經開始了。

而王異和楊阿若此時也不可能將潛伏的暗探全都召集起來去拯救馬騰、韓遂,所以只能看著馬騰、韓遂慘敗。不過好在最後二人還是順利逃走了,王異和楊阿若這才算鬆了一口氣。要不然折損了劉寵佈置在西涼的勢力,那他二人不吃罪是不可能的。

畢竟這當中西涼和關中的暗探都有訊息傳遞不及時的罪過,尤其是楊阿若,畢竟王異的重點在長安,而楊阿若負責整個西涼和關中的情報。可有誰知道自從劉寵佈下“計亂關中”的大局之後,暗衛就把主要力量都調到長安配合王異的行動了。所以在長安的不良人潛伏下去之後,暗衛的探子也只能跟著潛伏了。

這才導致馬騰、韓遂的訊息傳遞不及時,要不然也不會讓那幾位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朝臣鑽了空子。

不過樊稠私放馬騰、韓遂這件事卻像一顆種子在李傕心中生根發芽了。

因此才導致了李傕和樊稠徹底翻臉。

這件事的導火索還是因為樊稠向李傕提出分兵,說他願意退出長安,不過要李傕麾下一部分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