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經過去一個月了。

袁術很苦惱,脾氣也更加暴躁。他發兵十五萬攻打豫州,在誓師出征的時候,就放了狠話出來,說要一個月佔領豫州。

可如今一個月已經過去了,他袁術還被攔在豫州邊界。

父城、昆陽、舞陽、朗陵等城池就如鐵桶一般,不論是袁術如何下死令讓紀靈、橋蕤、張勳破城,亦或是他親自到各城督戰,結果也沒有更好。

潁川、汝南似乎有用之不盡的軍備物資源源不斷運到各城,原本袁術與楊弘都認為憑南陽十五萬大軍攻打汝南、潁川四五座城池,數日之間就可破城。畢竟袁軍攻打每座城池的兵力都超過了汝南、潁川的全部郡兵,所以袁術有這個底氣。

可後來袁術下達的破城期限過了,無論是紀靈還是橋蕤、張勳都未得寸進,反而各路都折損了不少兵馬。雖然死些小兵袁術不會動容,但各路的傷亡加在一起,也是一筆龐大的數字,再加上紀靈一路折損了大將劉祥。這就讓袁術再也待不住了,他從後方親自趕到前線督戰。可他親自到各路督戰也沒用啊,紀靈、橋蕤、張勳已經很賣力地攻城了,不可能有他袁術在場,各將就更加拼命,因為眾將一直都在拼命,並沒有因為他袁術在後方就怠戰。

所以,袁術在各路一面不斷再次下嚴令限期破城,一面與謀士楊弘、閻象、韓胤等人根據戰報做出了分析。楊弘、閻象、韓胤等人一致認為,以袁軍目前的攻城態勢來看,最多一個月,父城、昆陽、舞陽、朗陵各城的守城物資和兵卒就會損失殆盡,那時想要破城就易如反掌。

要說袁術怎麼可能等一個月再破城,他可是放出了狠話,一個月佔領豫州。要是一個月之後還被擋在邊界,那不他硬生生地打臉嗎!

所以,袁術連斬了幾員偏將,傳首各路大軍限期破城。否則上至統兵大將紀靈、橋蕤、張勳,下到普通士卒、馬伕、伙伕,一個個全部殺了。

但時間過去一個月了,袁術殺了不少人,袁軍士卒也是死傷數萬,但還是不得寸進。

後來袁術不論如何嚴令,各路均沒有破城的跡象,袁術也接受了待守城的豫州兵和物資都消耗殆盡再取城。本來打到後面,各路攻城的戰報都證明了父城、昆陽、舞陽、朗陵的守城力量如預計一般幾乎消耗殆盡了。這也多虧了袁術在接受了現實以後,就改變了攻城策略,下令各路大將以消耗豫州兵的守城力量為主,所以各城的守城器械也消耗得更快,而袁軍相對也減少了一些傷亡,所以這一切都看似在他袁術的預料之中。

也就是一月左右,袁術必能殺入潁川、汝南。可事情卻超乎預料,不管是父城、朗陵還是昆陽、舞陽的領兵大將都連日雪片似的奏報送到袁術的面前,袁術從這些奏報上也得知了各城都更換了新的守城兵將,而且軍備似乎更加充足了。所以各處的將領都不得不趕緊把這個訊息告訴袁術,同時也向袁術叫苦,說這城池太難打了,請他這個主公另設方略攻取豫州。

不錯,劉寵回到豫州以後,就在陳縣主持與袁術的戰事。其實根本用不著他親自主持,即便是留守州牧府的荀諶、陳群、呂範、韓暨等人都會按照既定策略,在前線拼的差不多的時候,調後方的生力軍和軍備輜重輪番上去守城。

所以,在將近過了一個月的時候,袁術就收到了各路大將上報的訊息。

此時,昆陽的黃忠父子和婁圭已換成了梁郡的程昱父子和臧霸,舞陽的周倉、廖化換成沛郡的崔琰、孫觀、孫康,而丟了魯國的臧洪、吳敦、尹禮接替了父城的傅幹、馬超、典滿,陳郡的駱俊領兵與荀衍、管亥換防。

所以,一月之後,袁術在潁川、汝南面臨的是早已養精蓄銳的豫州生力軍。

而袁術這邊,由於連續攻城一個月,各路將士早已疲憊不堪,再說由於過大的傷亡,早有士卒心生怯意。本來袁術在南陽的統治就怨聲載道,他這十五萬大軍大多數都是強徵而來,再加上這種慘烈的大戰打下來,軍中出現逃兵也是在所難免。

這時,袁術心中也就更加焦躁起來。而各軍大將也只能按照袁術的軍令繼續攻城,同時嚴打逃兵,以防止兵卒出現大規模的逃亡。

要說袁軍眾將上書請袁術另設方略攻取豫州,袁術又如何能拿出什麼良策。

本來袁術出兵前,主播閻象就極力反對,畢竟豫州兵糧足備,猛將如雲,劉寵在豫州又深得民心,不論從哪個方面看,閻象都不覺得袁術能打下豫州。所以閻象極力勸阻袁術出兵,畢竟自家事自家最清楚,袁術在南陽橫徵暴斂,百姓怨聲載道,二十萬大軍多是強徵而來,如此情狀,無論是從民心、戰力還是“國力”來看,南陽與豫州相差太遠。

所以,閻象建議袁術暫緩豫州攻勢,先治理好南陽,再圖謀霸業。

但袁術怎麼可能聽取,得知劉寵領兵東進以後,袁術就迫不及待起兵伐劉,而且還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