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寵堅定地說道:“我意已決,若賢侄與士起先生不滿,那看在伯圭兄面上,賢侄與士起先生此番前來,本將自當備好厚禮相送。”

公孫續與關靖都萬萬沒想到,劉寵一言不合就要斷了結盟之意,而且言外之下還下逐客令了。

這可如何了得!

相比與豫州結盟不成來說,當然是能成功與豫州結盟最好。雖然不能如願結成攻守同盟,但總比不結盟要好啊。再說結盟之後還能買到豫州那種利器,到時一旦裝備上那種環首刀,即便是沒有劉寵的兵馬應援,想來也足以大戰劉虞和袁紹了。

所以關靖覺得還是答應下來要好。再說到時候要是帶著豫州的這種環首刀回去,他敢保證他家主公公孫瓚也不會有什麼不滿。畢竟守望相助在道義和資源上是可以相互支援的,到時有了豫州的支援,公孫瓚也多一個強援。只要不出意外,剷除袁紹、劉虞,公孫家獨霸河北也是指日可待。

這個道理公孫續自然也是懂的。

“使君言重了,能與使君結盟,我主公孫將軍是求之不得,小使又如何能有不滿。依小使之見,不如就照使君所言,你我兩家不日就簽訂盟約,不知道使君與公子意下如何?”

關靖說完這番話,在問劉寵意見的時候,還提了一嘴公孫續,無疑就是想告訴公孫續,讓他答應下來。雖然公孫續是出使豫州的正使,但畢竟年輕,所以臨行前公孫瓚也有交代,讓他遇事多聽關靖的。

本來要不是看在與劉寵交情不一般,公孫瓚也不會派他這個兒子作為正使,只要有關靖一人就夠了,反正公孫瓚是這麼覺得的。

不過公孫續也不傻啊,關靖的話他哪裡聽不出來,同樣一番道理,公孫續也不可能想不到。畢竟在智計上公孫續也不見得比關靖差,要說關靖也不怎麼樣,只是比公孫續年長,又深得公孫瓚器重罷了。

所以公孫續就說道:“士起先生所言極是。那就依叔父所言,小侄這便可以替家父與叔父簽訂盟約。如今幽州戰事緊迫,還望簽訂盟約之後,叔父能儘快賣一批豫州的環首刀,以便我軍中能早日換裝,也好抵擋劉虞和公孫瓚。”

公孫續說完,關靖嘴角露出了笑意,顯然他對自家主公這位公子這番表現很滿意。不錯,公孫續能在這番話後面點明兩家結盟的重點,這確實讓關靖對公孫續很滿意。

不過卻見劉寵又擺了擺手,說道:“不急,不急……”

這下子,關靖與公孫續又不淡定了,心說你這是要鬧哪樣啊!?

就在二人小心臟怦怦跳的時候,劉寵接著說道:“結盟與賣兵器,本將都有個前提!”

“使君但說無妨!”關靖咬咬牙說道。

不說關靖,就是公孫續也咬著牙齒,心想難不成這位叔父不顧與他父親的交情,要藉著結盟提出何等過分的要求不成,“難道是要留自己做質子?!莫非父親心中早就存了此意,這才讓我來豫州出使!?”

不過劉寵的話讓公孫續鬆了一口氣,劉寵說道:“本將別無他求,我豫州將才匱乏,得聞伯圭兄身邊有一良將,名喚趙雲,若是伯圭兄能割愛,本將便與賢侄、士起先生訂立盟約,也當大力支援伯圭兄討伐劉虞與袁紹那兩個逆臣。”

劉寵這話確實讓公孫續鬆了口氣,只要不是讓他做質子就好。畢竟他也知道,如春秋時期那般的大爭之世,列國的質子都不會有好下場。

關靖也鬆了一口氣,原本他還以為劉寵會獅子大開口,沒想到就是要一個趙雲。

區區一個趙雲而已,若是能換來豫州的盟約和那種環首刀,這何樂而不為啊。

雖說趙雲勇猛,還救過公孫瓚,可結果也不過是公孫瓚身邊的一個親衛將領,在公孫瓚陣營當中既不是統兵大將,又沒有根基,所以關靖覺得把趙雲送出去也無關緊要。於是說道:“使君既有此請,那既為盟友,公孫將軍也當對豫州鼎力相助,此事小使便可做主,讓趙雲歸於使君麾下。”

“士起先生不用致書徵詢伯圭兄之意?”

“不用,不用,此乃一小事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