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韓嵩之見(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寵的將令傳到傅幹手上,傅幹依令拔營帶著韓嵩等人進了汝南,然後與率兵趕來的管亥匯合之後就地紮營等候奉劉寵之命主理此次外交的禮曹從事袁徽。
當袁徽的車駕抵達大營的時候,荊州使者韓嵩看著袁徽打出的旗號擺設,是深感豫州這番安排頗合邦交古禮。
然後在內心一片感嘆聲中就隨著袁徽前往劉寵所在的陳縣去了。
韓嵩這一路走來,不止是感佩豫州安排的這番外交禮節,更為這一路的見聞所震撼。
原本韓嵩以為荊州就夠富庶了,可沒想到歷經戰亂的豫州也不在荊州之下,反而看民生和百姓風貌還有人口這些都隱隱都在荊州之上。
韓嵩這才明白為什麼當初訂立兩州盟約的時候,蒯家和蔡家兄弟堅持要將那些商賈條約寫上去。
要是除去南陽,現在的豫州確實不是荊州可比的了!
……
這一路越是走下來,韓嵩發現沿途的村落越是密集,縣鄉亭裡也更加繁華,尤其是越接近陳郡,這種景象更為明顯。
豫州畢竟偏北,雪下得比荊州要早些。
韓嵩在汝南境內就迎來了今冬的第一場雪,可即便是大雪紛飛,沿途所見田間地頭的百姓依舊是幹勁高漲,甚至還有不少身著軍服的兵卒在忙著翻地。
韓嵩知道這些百姓、兵卒是要搶著將這第一場雪翻到地裡,以便滋養土地來年有個好收成。
可是韓嵩不明白為何會有兵卒在田地裡如百姓一般勞作。
身邊的傅幹、袁徽告訴他,這些是豫州軍屯計程車卒,而那些百姓大多也都是民屯的。韓嵩這才知道原來豫州大力組織了百姓屯田,又分民屯和軍屯,青壯大多都編入軍屯了,平時輪流耕地訓練。
韓嵩想來,那這一路所見的軍屯真是不少啊。
且耕且戰,這豫州只怕有故秦之遺風啊,若是來個軍功受賞,豈不是就如當年的暴秦一般了。
韓嵩想想就覺得可怕,但願那位劉豫州不要冒天下之大不韙。
不過更讓韓嵩好奇的是他看到沿途用來耕地的犁好像有些不一樣,直到韓嵩實在忍不住的時候,他叫停了馬車披著裘袍下到地裡,從翻地的百姓手中取過一把犁,都不用仔細瞧就可以發現這犁果然不一樣。
韓嵩又從傅幹、袁徽口中得知這是曲轅犁,是他們的豫州牧作的圖紙,由豫州工曹從事韓暨組織打造的,也是最近這一年才投入使用的。
而且韓嵩還得知現在的豫州六個郡國一百個縣普遍都使用這種曲轅犁了。
韓嵩一看就知道這種曲轅犁的耕作比一般的木犁又快又好,畢竟韓嵩正是好奇這一路所見汝南民屯和軍屯翻地之快才來的興趣。
畢竟這種曲轅犁將直轅、長轅改為曲轅、短轅,並在轅頭安裝可以自由轉動的犁盤,這樣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便於調頭和轉彎,操作靈活,節省人力和牲畜。而且一看這犁鏟還是用鐵打造的,相比直轅木犁,這曲轅犁才是最適合耕作的了。
韓嵩雖不是農人,但也是荊州的大地主出身,當時就在想要是自家或者整個荊州都能用上這種曲轅犁,那所耕土地定會增加,糧食也肯定會增產。
“難怪蒯家和蔡家兄弟要將那些商賈條文寫進與豫州的盟約裡面,也不知道這種曲轅犁賣不賣,要是豫州肯賣的話這次說什麼也要買些回去!”
韓遂在心裡暗自打定主意的時候也為此感到震驚,這麼說來只怕豫州的產糧很快就能遠超荊州。雖然荊州的土地比豫州多,但哪像汝南這般連一塊荒地都找不到啊。而且據傅幹、袁徽所說,如今的豫州六郡如汝南這般的民屯、軍屯到處都是。畢竟這些年陳郡收了不少流民,自從他們家主公出任豫州牧以來剿滅境內賊寇,又分立州牧府吏治,一時間豫州也是政清人和,百姓安居樂業,附近州郡多有百姓來歸。而且這次討董又救出了洛陽數十萬百姓,這些人口都分在了潁川、汝南,這使得豫州的人口又增加了不少。
韓嵩知道這話不假,畢竟韓嵩就曾看到江夏有文書上報到襄陽,說江夏與汝南接壤的邊界百姓就有舉家流去汝南的,江夏太守黃祖一面派人在邊界加強攔截,一面將此事上報給劉表,畢竟境內百姓逃亡不是小事。
當然,韓嵩也好奇豫州哪來那麼多耕牛,雖然這一路所見田間地頭也有駑馬在耕地,但畢竟耕牛還是佔多數。
傅幹、袁徽這才告訴他,這些耕牛馬匹都是這些年他們家主公西征北討從西涼和烏桓帶回來的,還有不少是他們家主公當年打下鮮卑王庭所帶回來的戰利品。
這讓韓嵩更加咂舌。
……
更讓韓嵩驚訝的是這一路上看到的作坊,本來重視農耕這無可厚非,卻沒想到豫州對百工的重視絲毫不在農耕之下。
自從進入汝南之後,韓嵩就見沿途有些作坊在興建或是已經在生產,尤其是越接近陳郡,各種成熟的作坊就越多。這一路韓嵩聽得最多的除了田間地頭農人牛馬的耕地聲之外,就是沿途作坊的勞作聲了。沿途許多作坊都發出那些叮叮噹噹或者轟轟隆隆、乒乒乓乓各種各樣的聲音,甚至還有些作坊有高大的煙囪,煙囪裡面還不斷有濃煙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