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劉寵帶著中軍進入河南尹境內的時候,前軍就傳來了先鋒黃忠打下樑縣的捷報。

據報說先鋒黃忠與田疇、鍾繇、臧旻合兵潁川、代郡、東萊三郡兵馬共兩萬餘人圍住梁縣,然後小將黃敘帶著親兵在攻城的時候先登殺上樑縣城頭,之後梁縣自然無小將黃敘的一合之敵,所以梁縣也就一鼓而下了。

不過接下來的戰事就不容易了,因為過了梁縣之後就是劉寵大軍北上洛陽的第一關——廣成關。

……

當關東聯軍的討董檄文傳佈四海的時候,董卓就對洛陽的防禦做了周密的安排。

自古要守洛陽除了外圍防線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守好八關。這八關分別是洛陽西面的函谷關,東面的虎牢關,北面黃河要塞孟津、小平津二關和南面的伊闕、廣成、大谷、轘轅四關。

除了董卓親自帶著主力去虎牢關迎戰關東聯軍之外,董卓派了他女婿牛輔和賈詡去守衛孟津、小平津二關,再派了李傕、郭汜守衛南面四關。

所以,劉寵從潁川北上,打下樑縣之後就即將與李傕、郭汜交手。

當劉寵收到訊息之後,心中歡呼雀躍,“好!沒想會在這裡遇到這兩個禍害長安的惡賊,要是能在這四關取下這兩個惡賊的腦袋,那說不定就不會有將來的長安之禍了!”

“嘿嘿……難道老天爺冥冥之中真有安排,或許不僅能取下李傕、郭汜的腦袋,說不定還可以攔下董卓不使其西逃,然後在這洛陽盆地將董卓殲滅!”

……

當劉寵在一路暢想的時候,中軍已經和前軍會師與廣成關下。

廣成關門樓上一面“李”字將旗迎風飄蕩。劉寵得到快馬探報,原本守衛廣成關的是李傕的侄子李利,但李傕聞知失了梁縣,便留下侄子李暹守伊闕關,再帶著部將宋果從伊闕關領兵南下與侄子李利同守廣成關,並放出了豪言,說劉寵休想過廣成關一步。

當然,李傕也不併沒忘記派出信使快馬去告知守衛大谷關和轘轅關的友軍郭汜、李蒙和王方、楊定。

因此,以這種情勢來看,劉寵與眾將都知道廣成關有一場硬仗。所以三軍在廣成關前紮營下寨,以尋取關之策。

……

廣成關上。

李傕與侄子李利、部將宋果望著關下劉寵大軍靠汝水立下的連營在思謀著退敵之策。

“叔父,賊軍原來疲憊,不如趁夜劫營,必能大破賊軍。”

看著侄子李利興奮得手舞足蹈向自己獻策,李傕就恨不得把這個侄子掐死。劉寵連營依汝水而立,一看就知道紮營暗合兵法,豈是輕易能劫營的。再說這個侄子如果真像他說的那樣有劫營的勇武,那早在劉寵大軍出梁縣度汝水的時候就應該半渡而擊,再不濟在劉寵大軍渡過汝水攻打注城的時候就應該出兵救援,要不然也不至於注城被劉寵一鼓而下。

如今失了注城,廣成關丟了側翼,以致於連牽制劉寵部分兵馬都辦不到,所以才導致劉寵大軍雲集廣成關下。

因此,李傕沒好氣地朝侄子李利說道:“兵法是死的,戰場是活的,雖趁夜劫營頗合兵法,但也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你看關下的連營,豈是輕易能劫下的。”

原本李傕想把這個侄子訓斥一頓,卻沒想到說著說著就變成了對侄子的教導。

“叔父說的是,侄兒受教了。”

“那敢問叔父可有退敵之策?”

看李利這個樣子,他說出兵劫營的話似乎就是試探自己的叔父,似乎他的真實意圖正是在這個問題上面。

部將宋果在一旁看得都有點心累,你說你李利對自己叔父說話至於這樣子試探來試探去嗎!

其實這也怪不得李利,主要還是李利對自己這個叔父有種恐懼,為什麼會恐懼,實在是因為自己不爭氣,臨敵無勇不說,統兵作戰的能力更是弱得很,而且貪財好色,強搶民女那些事兒沒少幹。

當然,這些李利自己是不知道的,他只覺得自己不管做點什麼,動不動都會引來叔父的責罰。

“公子,劉寵麾下兵精將勇,又在虎牢關挫動我軍銳氣,此次退敵的上策自當是謹守關隘。這廣成關雖比不上虎牢關,但也不是那麼好打的。”見李利發問,部將宋果瞅了瞅李傕的臉色,便替李傕回答了這個問題。

宋果說完之後,李傕笑著點了點頭,說道:“宋果說的對,有如此雄關在手,我李傕定要在此磕掉劉寵小兒幾顆牙齒!”

……

據《水經注》記載,汝水發源於魯陽,然後往西北流經廣成關,再轉東流經梁縣,但是在梁縣就改變了流向往東南流入了潁川,再從潁川流經汝南,最後匯入淮河。

所以,劉寵大軍一路北上除了有廣成關之險以外,還有汝水這條天然防線,而且即便渡過汝水,在梁縣對岸還有注城,下了注城才是廣成關防線。

所以,劉寵北上的第一關其實是南北夾汝水而立的梁縣和注城。

可是梁縣輕而易舉就被前軍攻取了,等劉寵大軍集結梁縣休整之後,更是順利地渡過了汝水,再一鼓取了注城。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