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說李傕和侄子李利帶著伊闕關一半的兵馬還沒到陽人,就接到了探馬的報告說宋果獻關了。

這不禁讓李傕暴怒。

李利看到自己叔父這震怒的樣子,不禁感到心顫。但李利不知道自己叔父實際上並不是因為丟了廣成關而震怒,而是因為損兵折將。當然,丟了廣成關李傕心裡肯定不好受。但是當陽人大火燒起來和劉寵兵馬登上了廣成關的牆頭,李傕就知道廣成關守不住了。

李傕畢竟是隨董卓在西涼打過上百戰的悍將,所以李傕果斷決定以救援陽人的名義帶著侄兒和兵馬撤出廣成關,否則說不定連同自己在內的所有人都會陷在廣成。

當然,李傕也是真心希望能救到陽人,畢竟陽人的糧草輜重丟了之後,廣成關就完全守不住了。

本來李傕給宋果留了一半人馬是希望宋果能在廣成關抵擋劉寵,同時希望宋果即便是以二換一也要消耗掉劉寵的部分兵馬,要是自己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可以從陽人搶出一些糧草輜重,然後再回頭來救援宋果。

不過讓李傕沒想到的是宋果這麼快就投降了!

其實這也怪不得宋果,很多事情李傕都沒有想到,比如攻城的東萊郡兵裝備如何精良,典韋的武卒和許褚的虎士又是如何勇猛,還有典韋和許褚兩個猛人親自攻城那是何等強悍。

但此時李傕在暴怒之餘隱隱有些後悔了,他覺得自己應該一面留下來守廣成關,一面派快馬讓郭汜他們帶兵來援。如此一來,廣成關也不會丟得這麼快,丟了廣成關折了一半人馬還不知道主公丞相董卓會怎麼怪罪他。

“叔父,這該如何是好啊?!”

聞廣成關已失,李利只能抓耳撓腮問他叔父。

李傕對這個不成器的侄子吼了一句,“別遇事總問我行不行,你自己能不能用腦子想想!”

李利覺得沒頭沒腦被自己叔父訓了一頓,自是不再說話。

過了一會兒,李傕大喊了一聲,“去陽人!”

於是李利只好悶著頭吆喝三軍隨他叔父向陽人進發了。

……

李傕叔侄領兵抵達陽人就立即分派人馬救火,至於捉拿縱火之人自然是無從尋起。

陽人守軍無人知道是什麼人縱火,只知道是一些黑巾蒙面,身著黑衣使長劍的賊人。那些賊人個個武藝高強,無聲無息潛入進來四處放火,等守軍反應過來四處圍剿的時候,那些黑衣蒙面人已經逃了。即便有逃得慢的,守軍也不是對手,最後只好看著那些賊人逍遙而去。

李傕知道以後不禁感到背脊發涼,他不用想都知道這事兒是劉寵的暗衛乾的。

當年劉寵在隴關的時候,就是手底下的暗衛在宴會上生擒了韓遂等人,這才讓劉寵在隴關化險為夷不說,反而收服了韓遂,再用韓遂、馬騰控制了西涼。這事兒後來董卓、李儒和麾下將領都是知道的。畢竟當時董卓兵馬就在扶風,劉寵那事兒也不可能做得密不透風。

李傕麾下兵馬撲滅了陽人大火搶出的糧草輜重不多,這讓李傕心冷到了極致。

這次出兵在廣成關折損了萬餘兵馬不說,屯在陽人可供給他部下兵馬數月之用的糧草化為了灰燼,這讓李傕不知道問候了多少遍劉寵的直系親屬。

本來他李傕鎮守伊闕、廣成二關只有兩萬多兵馬,如今兵馬折損上半,陽人糧草被焚,李傕即便帶著部下殘兵守在陽人,那過不了幾天等兵卒隨身攜帶的糧食吃光了,那他麾下的兵馬都要餓肚子了。而且西涼軍多是騎兵,糧秣消耗更快。

所以,李傕在陽人不免左右為難。

但不管如何為難,李傕都得趕緊將敗報傳遞給董卓知道,然後再等董卓降罪的將令。

……

李傕失了廣成關,折了兵馬,又丟了陽人的糧草輜重,如果就這麼灰溜溜撤回伊闕關他是不甘心的。

所以在喝了一頓悶酒之後,在深深為自己從廣成關撤退而感到後悔之後,李傕就決定留在陽人整頓兵馬城防,決意在陽人與劉寵一決生死。

所以,李傕連忙派出三路使者,快馬往伊闕、大谷、轘轅三關去搬取糧草和援兵。

雖然董卓命令李傕、郭汜同守四關,但畢竟還是以李傕為主將,郭汜為副將。所以李傕的調令抵達三關之後,郭汜、李蒙和王方、楊定盡起大谷、轘轅二關兵馬前往陽人與李傕合兵禦敵,李暹在接到叔父的將令之後也迅速調集伊闕關的糧草運往陽人以供應李傕兵馬所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