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關內,董卓的行轅。

今日呂布為劉關張所敗,關東聯軍大兵壓境,董卓無比震怒。

其實董卓不得不怒,他哪料到當初為了結好關東世族而封的那些刺史、太守,現在會一個個聯合起來討伐他。本來華雄、胡軫被殺,董卓就無比震怒,這才不得不親提大兵來戰,哪料到呂布會敗在三個無名之輩手上,以致西涼兵士氣大挫,也讓董卓心中開始動搖。

畢竟劉關張此時在關東聯軍中籍籍無名,試想那些有名的人物又會如何厲害,所以董卓心中也有心慌了。這也讓他想起當初入主洛陽之前,大軍師李儒對他說的那番“二利一害”之言,“擁立皇帝者,固然權傾朝野,威赫當時,但是也把自己置於眾矢之地。”

“難道我董卓也會像何進那般橫死暴亡?!”

此時董卓想到這些不免覺得心驚。

董卓震怒之後在自個兒想心思,不免讓眾人覺得靜得可怕。

“主公,溫侯新敗,兵無戰心。不若引兵回洛陽,遷都長安,以應童謠。近日街市童謠曰: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思此言‘西頭一個漢’,乃應高祖旺於西都長安,傳一十二帝;‘東頭一個漢’,乃應光武旺於東都洛陽,今亦傳一十二帝。天運合回,主公遷回長安,方可無虞。”

大軍師李儒看著董卓的臉色幾經變幻,就猜到了董卓心裡在想什麼,所以才說出這番應董卓心意的話。

“哈,文優所言極是,若不是文優我尚不可知啊。”董卓聽完立馬大喜。

“人中呂布”是有傲氣的,見敗了一陣,董卓就與李儒有遷都之議,心下感到十分憋屈,於是出言道:“父親安能棄東都而就長安,我軍在虎牢方敗一陣,那張飛、關羽、劉備三賊欺我前戰三將,又與我合鬥,兒這才與那三賊戰了個平手。”

“就只關東賊軍中有猛將,父親軍中難道就無猛將!?父親且先按下遷都之議,明日我領本部人馬再度下關,為父親打退關東賊軍。”

“溫候所部雖多精銳,然恐無勇將,不能戰退賊軍,反再挫我軍士氣。”大軍師李儒搖搖頭說道。

此時李儒心中對這場天下之爭已經大致有數了,要不然也不會向董卓獻遷都之策。

“軍師此言差矣,呂布軍中張遼、高順二將頗為驍勇,明日這二將可助本候合鬥關東賊將。”

“人中呂布”確實是很高傲的,能說出這番話,承認別人的勇武更是極其不易。不過只敗了一陣就灰溜溜地走了,這顯然也不是呂布的為人,所以才咬著牙說出了這番話。

“好,我兒奉先不愧為當世英雄。”

若呂布能戰敗關東聯軍的賊將,自然是好的,畢竟李儒所說的遷都之計實在是不得已而為之。雖然董卓是頗知進退的梟雄,但也不願意就這麼輕易放棄到手的洛陽,所以也就准許了呂布明日再度下關挑戰。

見董卓捨不得洛陽,大軍師李儒也沒辦法,只好為董卓的決策查漏補缺,說道:“主公,既如此,可派出使者結好孫堅與劉寵、劉備。觀賊軍起兵以來,那孫堅不愧是江東猛虎,一路攻城破寨,折損我許多將士,若能使孫堅倒戈,關東賊軍失一臂膀。還有那劉寵、劉備,若能使劉備歸降,那我軍又懼區區關東群鼠。”

“文優所言甚是,甚是。李肅,命你攜金帛前往孫堅大營,許與孫堅結親以籠絡他。”

“諾。”李肅起身拱手領命。

李肅不僅是呂布同鄉,也與呂布一樣驍勇,當然李肅之勇自不比呂布,但也是董卓帳下算得上數的驍將。不過李肅不僅勇猛,還生了一條好舌頭。自從李肅說了呂布殺了他義父丁原而歸降董卓以後,李肅就成了董卓帳下少有的說客。

所以像出使結好孫堅這種事情,董卓第一個就想到了李肅。

“主公,那劉寵、劉備又派何人出使?”

見董卓分派了李肅之後就遲遲無話,大軍師李儒好奇地問道,雖然李儒猜到了一些,但還是想聽董卓究竟如何說。

“那劉寵小兒不過區區五千兵馬,初來會盟又與袁術不睦,自是難成大事,何須在那小兒身上費事。”

“至於劉備更是區區匹夫,又何須抬舉他。”

董卓擺明了對劉寵、劉備的態度。

這也怪不得董卓不待見劉寵、劉備。早在討伐張角的時候,董卓就與這二人結怨了。尤其在關中、涼州戰場上,劉寵更是不待見董卓,如今他董卓手握朝廷,自然是風水輪流轉了。所以,他董卓又怎麼肯低聲下氣派出使者結好劉寵。

其實他董卓也不傻,以劉寵的為人,只怕派出使者到時候反而會碰一鼻子灰。

這點大軍師李儒又何嘗不知,不過派使者總比不派使者好。即便不能順利結好二人,但也可或施離間計,以使關東聯軍相互猜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