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勝敗(第1/2頁)
章節報錯
公孫瓚帶著騎兵出石門峽谷六十餘里就在要道上遇到了一場大戰。
這場大戰讓他和關靖的猜測成了現實。
這是一片慘烈的戰場,交戰雙方正是張純、丘力居的主力和孟益的兵馬,顯然公孫瓚趕到的時候,孟益部已經潰敗了,而且張舉、丘力居正在揮兵掩殺。
此時公孫瓚哪裡還會猶豫,當即帶著嚴綱、田楷、王門、鄒丹等大將從張純、丘力居身後殺了出去。
公孫瓚手持雙頭開刃的長矛勇不可當,嚴綱、田楷等人也極其勇猛,張純、丘力居都沒想到公孫瓚會這麼快從身後殺來,眼看已擊潰孟益,只要再給點時間,說不定可以全殲孟益的人馬,到時公孫瓚孤軍又如何能夠久持。
但老天顯然沒給這個機會,張純、丘力居也不敢再想太多,只好調兵回戰公孫瓚。
不過二人麾下兵馬血戰孟益才取勝,而且又追擊了一番孟益的潰兵,早已人馬皆疲了。
所以,回戰的兵馬哪裡比得上在石門養精蓄銳且得勝的公孫瓚帶領的突騎,即便賓士了六十餘里,但這還不至於讓騎兵疲乏。
如此戰力懸殊之下,公孫瓚自是打得張純、丘力居節節敗退。
……
“叔父,撤吧!公孫瓚人稱‘白馬將軍’果然不凡,要是我等落入他手裡絕對沒好下場,公孫瓚可是恨我等胡人入骨啊。”蹋頓在丘力居身邊說道。
“白馬將軍”公孫瓚的威名丘力居自然知道,而且也知道公孫瓚極其仇視邊地胡人,每次在邊地與鮮卑人或是烏桓人交戰,從來不收俘虜,邊地之人都知道公孫瓚對胡人奉行斬盡殺絕之策。
在此兇名之下,邊地胡人都不敢去招惹公孫瓚,而且都避得遠遠的。所以張純與丘力居此番定計,寧願犧牲一些兵馬去牽制住公孫瓚,寧願吃掉孟益部,也不願意去和公孫瓚死磕。
“哎!沒想到公孫瓚反應這麼快。”丘力居嘆了一口氣說道,“就這麼撤了,倒是白費了你此番設下的妙計。”
不錯,這次公孫瓚在石門峽谷設下伏兵早被張純、丘力居發覺了。不過張純和丘力居商議之後還是覺得派出兵馬去石門送死,以牽制住公孫瓚,然後集結大軍撲滅孟益,畢竟孟益的兵力和戰力都比不上張純和丘力居的兵馬,而且論勇猛和部將孟益也不比公孫瓚,所以張純和丘力居才下定決心要先吃了孟益部。
這番計策正是蹋頓獻給丘力居的,自從探馬在孟益的軍中沒看到公孫瓚的將旗,還有在孟益部沒發現大隊騎兵,這不禁讓謹慎小心的蹋頓發現了端倪。然後便做出了許多分析,正好把這次西進的行軍路線都全部分析了一遍,發現石門峽谷一帶適合伏兵,然後就大膽猜測孟益軍中少了的公孫瓚和那些騎兵很可能提前趕到石門去埋伏了。
張純、丘力居只在前面顧著一個勁兒地趕路西進攔截劉寵,哪裡發現公孫瓚會引兵提前去石門設下埋伏,不過二人聽了蹋頓的話之後還是覺得有些道理,行軍打仗本來就要小心小心再小心,而且丘力居在薊縣吃了劉寵的大虧,要不是蹋頓這個侄子勇猛,說不定自己都交代在薊縣了,所以丘力居自然對蹋頓的話也重視了幾分。
所以各種緣由合在一起,張純、丘力居都採納了蹋頓的建議:將計就計,派出兵馬去石門峽谷讓公孫瓚上當,然後先吃掉孟益,再反擊公孫瓚。
當然,這當中張純還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沒告訴丘力居。
之所以張純如此坦然接受了丘力居和蹋頓的建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此次和張舉分兵的主要目的其實不是去攔截劉寵,而是以此為名,借分兵之機,引誘公孫瓚、孟益出兵。畢竟在肥如對峙的時間太久了,不能再拖下去了,而且涿郡、上谷、漁陽三郡已失,要是再丟了右北平郡,那劉寵的大軍就可以入遼西,若是再與公孫瓚、孟益合兵一處,到時候就更難對付了。
所以,聞知公孫瓚、孟益領兵從石門殺來,張純不僅不懼,反而心裡鬆了一口氣。畢竟公孫瓚和孟益上當了,不過張純這一路也在琢磨該在哪裡選戰場,沒想到公孫瓚卻主動為他選好了石門。
如此一來,張純倒是省心了很多。
……
所以,孟益這一路行軍即便再如何小心,也還是一頭扎進了張純和丘力居預訂的戰場。
孟益看到張純、丘力居大軍在前方嚴陣以待,就知道自己和公孫瓚上當了。但是,這一戰也是避無可避,即便戰力、兵力懸殊,但孟益也不得不戰。若是轉身逃跑,那丘力居的烏桓突騎就會追上來砍瓜切菜一般將自己的將士屠戮殆盡。
所以,孟益只好下令步卒擺下抵達騎兵的陣型,讓張純和丘力居來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