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對話張角(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寵率領黃忠、典韋、管亥和荀彧、崔琰、程昱、董昭與皇甫嵩、曹操、劉備合兵之後,三軍剋日渡河,大軍浩浩蕩蕩殺向廣宗。
此時廣宗被張角的冀州黃巾主力佔據。
接替盧植的董卓在張角手上吃了敗仗之後,就避開了廣宗,率主力北上攻打張寶據守的下曲陽縣。董卓圍攻下曲陽兩月餘不克,目前依然在對峙。
至於張寶是如何到下曲陽領兵的呢?
這還是要從張寶在倉亭被劉寵擊敗逃回廣宗說起。
張寶戰敗而歸,張角一看就知道朝廷官軍中有能人了,再結合張梁戰死的情報,張角對朝廷官軍一番分析:皇甫嵩、朱儁手下不可能有能人,要不然當初就不可能被張梁擊敗,而張梁是死在陳郡兵馬手上的,張寶也在倉亭被陳郡兵馬擊敗的,毫無疑問,陳郡兵馬當中肯定有能人,要不然不會破了張梁和張寶的法術。
所以,劉寵不知道他已經被張角給盯上了,而且已經被張角視為頭號對手。
當然,張角有信心能對付劉寵軍中的能人,畢竟張梁和張寶只學了《太平要術》上一些粗淺法術的皮毛,而自己的道術不是這兩個兄弟能比的,哪怕劉寵軍中的能人能破兩個兄弟的法術,不見得能破我張角的法術。張角是這麼想的,對於劉寵軍中能人也是猜測的,當然要是那個老道士是能人的話,那就算張角猜對了,不過連劉寵都不知道這個老道士是什麼身份,他只知道這個老頭很不一般。至於能不能打敗張角,劉寵也不知道,畢竟從張梁和張寶的身上來看,張角絕非等閒之輩。
所以,張角並沒有責罰敗逃而歸的張寶,明顯這非戰之罪,相反對於張寶在兗州的表現張角還是比較滿意的,只是責備了張寶不好好修煉道術,然後就派張寶去鎮守下曲陽了。張角給張寶的命令是不用打退董卓的兵馬,只要牽制住董卓,不使朝廷大軍全部在廣宗匯合就行了。
再說廣宗和下曲陽都是冀州黃巾的心腹要地,一南一北遙相呼應,有張寶在下曲陽對付董卓,想來董卓是討不到好的。
所以,張角這才能騰出手來全心全力對付劉寵。
對,是對付劉寵。
除此之外,朝廷官軍張角還沒放在眼裡。
要不是劉寵,豫州和兗州的黃巾也不會敗的這麼快!
原本黃巾軍形勢一片大好,就是這個劉寵自從出現之後,先是豫州大敗,再是兗州大敗,眼看黃巾在黃河以南是大勢已去,連青州黃巾連帶大將管亥在內都被劉寵給收了。
張角是把劉寵恨到骨子裡了,真是恨不得啖其肉寢其皮!
……
就在張角對劉寵恨得牙癢癢的時候,探子來報,皇甫嵩部連同陳郡大軍已在廣宗城外擺開了陣勢,準備攻城了。
皇甫嵩的朝廷大軍抵達廣宗這是在張角預料之中,不過張角沒想到皇甫嵩這麼大的膽子,剛到廣宗立寨未穩就想攻城,這無疑是犯了兵家大忌。不過也不得不讓張角慎重對待,畢竟劉寵軍中有能人,說不定有陳郡大軍在,朝廷官軍還真生出了一鼓拿下廣宗的心思。
正好張角也很想會會劉寵,探探陳郡大軍的虛實。
當下,張角就集合大軍開出了廣宗城,在城外的曠野中和朝廷官軍對立擺下陣勢。
只見張角身後大纛迎風鼓動,軍陣當中遮天蔽日的黃色五行星宿大旗“嘩嘩”作響,這番威勢絕非任何黃巾可比。
再看朝廷官軍這邊,皇甫嵩的大纛在中軍,左右兩翼分別是曹操和劉備的將旗,而前鋒是劉寵的大纛,左右打著黃忠、典韋、管亥、崔琰的將旗。
其實大軍甫抵廣宗就擺開強攻廣宗的陣勢是劉寵麾下的荀彧、崔琰、程昱、董昭這四大謀士提出來的。四大謀士的理由是可以在心理和士氣上震懾廣宗的黃巾,同時也可讓張角摸不清朝廷官軍的虛實和真實用意,大軍雲集在廣宗城下襬開陣勢,廣宗黃巾謹慎起見,絕不會派出大軍出來迎戰,最多會試探一番。
劉寵覺得有些道理,所以就對皇甫嵩獻出了這道計策,然後自請為前鋒。本來劉寵這一路都是打前鋒,皇甫嵩眼下也沒有更好的主意,便採納了劉寵的策略準備先行試探一番,調兵遣將分派曹操和劉備護住左右兩翼,自己親率中軍壓住大陣,如此一來是進可攻,退可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