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縣太守府今日要商議的是一件大事,一件關乎陳郡甚至是天下存亡的大事。當然這也是劉寵上任以來,陳郡各級文武官吏第一次齊聚在太守府商議政事。

“諸位,我陳郡當今要務便是安定流民,確保農桑。若流民不定,恐有歹人煽動作亂,若農桑不興,則百姓不得溫飽,百姓不得溫飽則我陳郡難安。故此我太守府眼下的要務便是安民,望諸公不辭勞苦,同本府將陳郡治理好。”劉寵首先開口定下了此次太守府議政的基調。

“我等定當輔助主公府君)治理好陳郡。”眾文武也紛紛表態。

“善,既如此下面正式宣佈各級文武官吏之任命。”劉寵繼續說道。

“駱俊!”

“在。”

“任陳郡長史。”

“諾。”

“陳群!”

“在。”

“任陳郡功曹。”

“諾。”

“荀彧!”

“在。”

“主記室。”

“諾。”

“國淵!”

“在。”

“任陳郡屯田都尉,組織流民在陳郡開墾荒地屯田,一應方略參照東萊屯田之策。”

“諾。”

“袁敏!”

“在。”

“任陳郡治水都尉,修水利,通河渠,保我陳郡雨季不澇,旱季不幹,以興陳郡農桑。”

“諾。”

“衛覬、袁渙!”

“在。”

“你二人各領從事,袁渙佐治民,衛覬佐理各方。”

“諾。”

劉寵對陳郡太守府眾文吏逐一任命,眾文吏紛紛出班領命。

“安民之要,首在錢糧,然要安我陳郡,首在編訂戶籍,如今陳郡大量流民湧入,戶籍混亂,爾等下去之後在施政之時可著手重新核定我陳郡人口以修訂戶籍。”劉寵繼續說道,“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法,如今太平道猖獗,爾等在編訂戶籍之時,凡是太平道成員連同家眷一同趕出陳郡,我陳郡不可有一個太平道之妖賊。”

眾文吏聽到劉寵頒佈施政要略提到重新核定人口編訂戶籍覺得都沒有問題,可再聽劉寵的言下之意要驅逐太平道,眾文吏就有點愣神了。

劉寵眼下的陳郡太守府眾文吏除了衛覬其餘的都是出自豫州世家,當然知道豫州有多少太平道,確實可以說如今太平道很猖獗,不過用猖獗這個貶義詞好像不妥當,怎麼太守又稱這些太平道為妖賊呢。總之如果真要驅逐太平道那陳郡肯定得趕出去不少人,因為就據在座的這些世家子弟所知,陳郡的太平道確實不在少數。

“府君言下之意是要驅逐太平道?”從事袁渙弱弱地問了一句。

“正是,從事以為有何不妥嗎?”劉寵反問道。

“府君,太平道行走天下,施符贈藥,救治百姓,教化世人,如今我陳郡無故驅逐,只怕會激起民變啊。”袁渙解釋道。

“從事也知太平道深得民心,可從事是否想過,如今天下災荒連連,許多百姓眼見沒了活路,倘若彼時太平道登高一呼,學那陳勝、吳廣之舉,那我大漢豈不危矣?!如今太平道已然坐大,若不趁早剪除,只怕將來必亂我漢室。”

“府君所言有理。”荀彧聽完劉寵的話表示贊同,“太平道施恩惠於百姓此事不假,朝廷亦當彰顯其善舉,可不得不防太平道有野心之輩為禍天下。”

“文若之言與我相合,諸位不復再言,此事就這麼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