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種假象
章節報錯
皇帝解除了對劉寵一干人的看管,劉寵帶著黃忠、吳匡這些隨從,及皇帝派來的畢嵐、王越,出了洛陽城向西沿洛水往熊耳山方向去了。
“畢先生,此番陛下交代下的來事,孤就全靠先生了啊。”劉寵在大白馬的背上吹著河谷的冷風說道。
“殿下言重了,奴婢還要多向殿下請益。”畢嵐誠懇地說道。自從與陳王殿下結識以來,陳王殿下對自己推心置腹,試問自己身邊那麼多人,也只有陳王殿下真正把自己當人看,畢嵐下定決心一定要盡心盡力為陳王殿下辦事。
“我們此番沿著洛水在熊耳山找一處河谷,然後圈地建作坊鑄錢,到時一定不會虧待諸位。”劉寵在賓士的馬背上顯得興致勃發。
……
劉寵一行渴了就飲洛水,夜晚困了就在河谷背風處睡覺,到了馬不能行的河灘就下馬步行,一路也算吃了不少苦頭。總算皇天不負有心人,在熊耳山南面朝伊闕關方向的洛水下游找到了一處很深的峽谷。
“把這處峽谷圈起來,便可建一座雄城了!”劉寵對這道河谷很滿意。
“殿下為何要選在這處河谷呢?此處洛水難以行舟,運輸困難,並不是上佳之選啊。”畢嵐不解地問道。
“先生有所不知道,此處居洛水下游,可築堤攔水建造大型水車用水排冶煉。”劉寵指點山水說道,“此處位於峽谷,不會輕易被人發現,只要在峽谷兩頭建造城牆,此地便是易守難攻。至於運輸問題,可在沿著不能行舟的河谷修築道路。如此,能行舟的地方就走水運,不能行舟的地方就走旱路。”
“這可需要不少人手啊,此處建造鑄錢作坊一所,開窯四座,算上所需工匠即便加上那些工匠的家屬,也不會過千人,真如殿下所說建成一座關城,需要有人防守,僅憑工匠和家屬可不夠啊。”畢嵐分析道。
“這倒是孤疏忽了。”劉寵也感覺為難,沒有人很多事情都幹不了。
“在防守上請陛下派出五百禁軍足以。”王越信心十足地說道。
“不、不。”劉寵擺了擺手,“不可向陛下請派禁軍,此處越少有人知道越好,知道孤為什麼只向陛下要了王將軍一人嗎?因為王將軍有大用,而普通禁軍就算了。”
王越聽了心中也十分受用,不說自己對陳王殿下的身手如何佩服,就說陳王殿下現在可是皇帝身邊的大紅人,跟著陳王殿下以後肯定會飛黃騰達。
“殿下,奴婢倒有一法,可解決人手問題。”畢嵐皺著眉頭說道。
“是何辦法?”
“招募流民。”
“對啊,孤怎麼沒想到。”劉寵一拍手,要說在漢末三國缺人手,那可是怪事,漢末什麼最多?不外乎蝗蟲和流民。想想三國那些軍閥,只要有糧食在手,要不了多久就能拉出一票兵馬,這些兵馬不用問,都是招的流民。
不過劉寵納悶,他從陳國到洛陽這一路走來,不是沒見過流民,只是沒見過那種大規模的流民。不禁問道:“哪裡有那麼多流民呢?”
“奴婢知道啊,這洛陽周邊就有不少。”畢嵐說,“這些年天下多有疫病橫行,又有河水為害,百姓逃亡者甚多。近年弘農、三輔之地螟蟲之害尤甚,兩地百姓多往漢中、洛陽逃荒。秋季又有洛水決堤,沖毀良田民宅無數,沿河百姓都成了災民,只是這些災民都不在洛陽城中,所以殿下才看不到罷了。殿下只要有糧,這些災民都能為殿下所用。”
……
新城,是洛陽西南洢水河畔的一座小城。
在畢嵐的指點下,劉寵帶著黃忠這些隨從人員前來新城招募流民。
當眾人來到新城,各個臉上都是難以置信,因為眼前的新城充滿死氣。沿著城牆,一層一層的搭著密密麻麻的窩棚,這些窩棚住著奄奄一息的災民,路上的野草中堆滿白骨,一看護城河的水估計都是被這些災民給喝乾了。而城門口只有幾個縣兵守著幾口煮粥的大鍋,災民們在大鍋前排著一眼望不到頭的隊,而大多災民不是在排隊,而是躺在地上,似乎是在等待死亡。
這一幕只看得劉寵等人異常氣憤,“這新城令真是該殺”
“如此多的災民怎麼就沒人管啊!”
“……”
“殿下有所不知道,新城令不過是聽命行事罷了,外郡和本地災民到了司隸就要湧入洛陽,河南尹、司隸校尉、洛陽令怎會讓這些災民進入洛陽呢,故而聯手將這些災民趕到這個偏僻的小城,任這些災民自生自滅罷了。”畢嵐解釋道。
劉寵不免感慨,朝廷如此對待百姓,這漢室焉有不亡之理!
劉寵派黃忠進新城置了一面大旗,上書:招工,吃喝管飽,只要精壯。然後將這面大旗樹在了城門口。
當這面大旗樹起,一下子就在災民中引起了騷動,只要還能動的,都朝城門口擠了過來。劉寵雖然心中不忍,但最多隻能連帶家口招募二千精壯。
招到了人手,劉寵又讓畢嵐派人到洛陽城去買一些舊衣服、糧食酒肉和修築的工具。
劉寵見到沒有被選中的災民,眼中似乎連唯一的一點兒希望都破滅了,靈光一閃,給新任陳國國相駱俊去信一封,讓國相駱俊暗中派人將這些災民帶到陳國安置,如此也能安心的帶人離開了。
當日,劉寵等人在洢水河畔紮下大營,畢嵐帶回糧食酒肉,災民們吃飽喝足。劉寵又讓人就近在洢水畔給災民們燒熱水洗澡,然後紛紛換上新衣服,再命人將災民們換下的舊衣服盡數燒燬。
雖然畢嵐等人不解,但劉寵還是耐心地解釋這是為了防止瘟疫。
當災民們吃飽喝足,又穿上新衣服,這日子簡直比以前過年還好,一個個對劉寵這個主人感激涕零,發誓要好好幹活報答主人。
劉寵讓災民們在洢水河畔的大營休整恢復了兩日,就將畢嵐買回來的修築工具發了下去,然後就帶著人開始修築從洛水通往熊耳山峽谷的旱路。
災民們每天吃飽喝足,幹活十分賣力,十數日之間,一條可以通車馬的旱路就修到了熊耳山峽谷。
喜歡三國之興漢封神請大家收藏:()三國之興漢封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